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综合书籍 >抗争性政治:中国政治社会学基本问题 于建嵘著
抗争性政治:中国政治社会学基本问题 于建嵘著

抗争性政治:中国政治社会学基本问题 于建嵘著

资料大小: 13.11 MB
文档格式: PDF文档
资料语言: 简体中文
资料类别: 综合书籍
更新日期: 2023-05-09
下载说明:
推荐信息: 抗争   基本   社会学   政治   问题

本地下载(5点)  备用下载(5点)

内容简介
抗争性政治:中国政治社会学基本问题
作者:于建嵘著
出版时间:2010
内容简介
  《抗争性政治:中国政治社会学基础问题》是一部系统论述抗争性政治的学术专著。作者从社会冲突的基本理论出发,全面地分析了转型期中国社会冲突的基本类型,特别是重点研究了维权事件和社会泄愤事件的基本特征及社会风险,并从社会治理的角度,系统地提出了化解社会冲突的政策性建议。
目录
导论
一、政治社会学与抗争性政治
二、中国底层社会与维权抗争
三、抗争性政治的研究逻辑
(一)生存伦理
(二)依势博弈
(三)边界冲突
四、抗争性政治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社会冲突与社会稳定
一、社会冲突及其功能
(一)社会冲突的理论发展
(二)社会冲突的分类
(三)社会冲突的发生机制
(四)社会冲突的功能
二、社会转型与风险社会
(一)社会转型
(二)变动社会的秩序
(三)贝克的风险社会
三、转型中国的社会稳定
(一)排斥性体制与刚性稳定
(二)社会运动
(三)群体性事件
(四)风险管理与社会和谐
四、小结
第二章 集体行动与维权抗争
一、农民的“以法抗争”
(一)农民维权活动的解释框架
(二)农民维权精英的身份转化
(三)农民维权抗争的组织网络
(四)农民维权抗争的行动特征
二、工人的“以理维权”
(一)工人维权抗争的三种解释
(二)工人抗争的基本特征
(三)农民工的“依法维权”
(四)非阶级行动与政治伦理
三、小结
第三章 群体行动与社会泄愤
一、群体行动与社会泄愤事件
(一)群体行动与社会泄愤事件的基本涵义
(二)社会泄愤事件的基本特点
(三)社会泄愤事件的主要原因
二、社会泄愤事件中的群体心理
(一)群体心理的主要表现
(二)群体心理的发生机制
(三)群体心理的疏导
三、小结
第四章 国家建设与社会治理
一、国家政权建设与基层治理方式变迁
(一)国家政权建设理论
(二)清末的王权止于县政
(三)民国:行政权力下沉到乡镇
(四)人民公社时期的“政社合一”体制
(五)改革开放后的“乡政村治”体制
二、农村治理性危机与基层政权退化
(一)农村出现治理性危机的主要依据
(二)黑恶势力侵入基层政权的方式和原因
(三)黑恶势力侵入基层政权的政治危害
三、信访制度改革与宪政建设
(一)2004年有关信访制度改肇的争论
(二)现行信访条例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信访悖论”的政治学解释
四、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