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建筑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方法:基于绿地功能与空间属性的规划控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方法:基于绿地功能与空间属性的规划控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方法:基于绿地功能与空间属性的规划控制

资料大小: 99.43 MB
文档格式: PDF文档
资料语言: 简体中文
资料类别: 建筑
更新日期: 2020-06-23
下载说明:
推荐信息: 属性   绿地   基于   规划   功能

本地下载(30点)  备用下载(30点)

内容简介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方法:基于绿地功能与空间属性的规划控制
出版时间:2014年
内容简介
  与全面阐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目的、意义、内容和程序等内容的通常做法不同,本书主要立足于规划编制,均是在探讨规划编制方法的改进策略。本书首先针对城市绿地的功能与空间特征进行梳理分析,并以之为基础,建构包含点、线、面等多元化要素在内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素组织框架,然后针对要素组织框架中的要素类型,提出了包含城市绿地等级划分体系、等级规划控制指标体系和等级规划管制措施体系等在内的等级控制体系,为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提供新的思路。本书适合于城市规划师、风景园林师,以及高校师生参考或阅读。
目录
总序 /1
前言 /3

0 绪论 /1
0.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概述 /1
0.2 当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中需强调要素功能与空间属性的原因 /2
0.2.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广度发展的需求 /2
0.2.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深度发展的需求 /2
0.3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4
0.3.1 绿地 /4
0.3.2 城市绿地 /4
0.3.3 城市绿地系统 /5

1 规划编制中城市绿地的功能属性 /7
1.1 城市绿地系统功能属性及其作用特征 /7
1.1.1 城市绿地系统的整体功能与局部功能 /7
1.1.2 城市绿地的主导功能与非主导功能 /7
1.2 我国的城市绿地功能分类 /9
1.2.1 《绿标》应用综述 /10
1.2.2 对现行《绿标》特点的进一步思考 /10
1.3 城市绿地类型及其主导功能属性梳理与整合 /12
1.3.1 公园绿地主导功能属性 /12
1.3.2 防护绿地主导功能属性 /12
1.3.3 广场用地主导功能属性 /12
1.3.4 附属绿地主导功能属性 /15
1.3.5 其他绿地主导功能属性 /17
1.4 城市绿地主导功能属性类型整合 /17

2 规划编制中城市绿地的空间属性 /19
2.1 我国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布局机制 /19
2.1.1 城市建设用地范畴下城市绿地空间布局机制概述 /19
2.1.2 非建设用地范畴下城市绿地空间布局机制概述 /19
2.1.3 城市绿地系统空间布局的导向 /21
2.1.4 规划编制中城市绿地系统空间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2.2 国内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践中的空间结构模式和空间要素 /22
2.2.1 相关规划理论中的要素组合模式 /22
2.2.2 规划实践中的空间结构模式 /29
2.2.3 城市绿地系统空间要素在整体空间结构中的责任分工 /32
2.3 我国城市绿地系统空间要素类型及其对应的用地载体 /33
2.3.1 点状要素及其对应的用地载体 /33
2.3.2 线状要素及其对应的用地载体 /35
2.3.3 面状要素及其对应的用地载体 /36
2.4 空间要素体系建构及其用地载体整合 /37

3 基于功能与空间属性细分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素组织框架 /39
3.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素组织框架建构的基本导向 /39
3.1.1 功能属性导向 /39
3.1.2 空间属性导向 /39
3.1.3 规划衔接导向 /39
3.1.4 操作实用导向 /39
3.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素组织框架建构 /40
3.2.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素组织框架建构的途径 /40
3.2.2 以要素功能特征为标准的子系统划分 /40
3.2.3 以要素空间特征为标准的子系统划分 /41
3.2.4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素组织框架建构 /42
3.3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素组织框架应用特点 /45
3.3.1 要素用地载体梳理 /45
3.3.2 要素用地指标统计 /47
3.3.3 与城市绿地分类的关系 /47
3.3.4 对于城市用地分类的承接 /48

4 基于功能和空间属性细分的城市绿地系统等级控制体系 /50
4.1 当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控制问题及实证分析 /50
4.1.1 问题概述 /50
4.1.2 实证分析 /50
4.2 城市绿地系统等级控制体系 /53
4.2.1 城市绿地系统的“等级”概念 /53
4.2.2 城市绿地系统等级控制体系的建构价值 /55
4.2.3 城市绿地系统等级控制体系建构的相关理论依据 /56
4.3 城市绿地系统等级控制体系的组成 /59

5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素等级划分框架建构 /61
5.1 城市绿地系统各类要素的功能服务级别特征 /61
5.1.1 点状要素功能服务级别特征 /61
5.1.2 线状要素功能服务级别特征 /67
5.1.3 面状要素功能服务级别特征 /68
5.1.4 规划要素功能服务级别特征整合 /68
5.2 点状要素等级划分框架建构 /69
5.2.1 休闲游憩绿地等级划分 /69
5.2.2 日常防护绿地等级划分 /71
5.2.3 景观形象绿地等级划分 /74
5.2.4 保护培育绿地等级划分 /76
5.3 线状要素等级划分框架建构 /80
5.3.1 休闲游憩绿廊等级划分 /80
5.3.2 日常防护绿廊等级划分 /81
5.3.3 景观形象绿廊等级划分 /82
5.3.4 保护培育绿廊等级划分 /83
5.4 面状要素等级划分框架建构 /84
5.4.1 休闲游憩绿区等级划分 /84
5.4.2 日常防护绿区等级划分 /85
5.4.3 景观形象绿区等级划分 /86
5.4.4 保护培育绿区等级划分 /87
5.5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素等级划分框架建构与整合 /89

6 城市建设用地范畴下规划要素等级规划控制指标体系框架建构 /91
6.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素等级控制指标体系综述 /91
6.1.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控制指标特征梳理 /91
6.1.2 城市绿地系统要素等级规划控制指标体系作用特征 /93
6.1.3 城市绿地系统等级规划控制指标体系建构途径 /94
6.2 城市绿地系统要素空间形态级别特征 /96
6.2.1 城市绿地系统要素个体规模级别特征 /96
6.2.2 城市绿地系统要素空间布局级别特征 /101
6.2.3 城中绿地总体规模级别特征 /114
6.3 城市绿地系统要素等级规划控制指标体系框架建构 /116
6.3.1 等级个体规模控制指标框架建构 /116
6.3.2 等级布局引导控制指标框架建构 /116
6.3.3 等级总体规模控制指标框架建构 /117
6.3.4 要素等级规划控制指标体系框架建构 /117
6.4 等级规划控制指标体系整合途径与推导要点 /118
6.4.1 基于规划编制的等级规划控制指标体系整合与应用途径综述 /118
6.4.2 基于规划编制的等级规划控制指标体系整合基础 /119
6.4.3 基于规划编制的等级规划控制指标值推导分析要点 /123
6.4.4 基于规划编制的等级规划控制指标整合与推导方法辨析——以休闲游憩绿地为例 /125

7 非建设用地范畴下的规划要素等级规划管制体系框架建构 /133
7.1 等级规划管制体系综述 /133
7.1.1 规划管制手段类型梳理 /133
7.1.2 等级规划管制体系作用特征 /135
7.1.3 等级规划管制体系建构途径 /136
7.2 等级规划管制需求 /137
7.2.1 城周绿地等级管制需求 /137
7.2.2 城周绿廊等级管制需求 /138
7.2.3 城周绿区等级管制需求 /141
7.3 等级规划管制需求整合与管制体系框架建构 /142
7.3.1 等级规划管制需求整合 /142
7.3.2 基于规划编制的等级管制体系框架建构与应用综述 /144

附录 /146
附录a 案例“佛山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修编(2010—2020)”概述 /146
附录b 国外不同侧重的绿地分类方式 /157
附录c 我国防护绿地现行宽度控制指标数据 /160
附录d 部分城市综合公园规划和使用现状分析以及服务容量调查资料 /163
附录e 各种类型城市广场特征调研 /165
参考文献 /169
图片来源 /173
表格来源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