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建筑 >上海静安寺地区城市设计实施与评价 当代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丛书
上海静安寺地区城市设计实施与评价 当代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丛书

上海静安寺地区城市设计实施与评价 当代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丛书

资料大小: 56.2 MB
文档格式: PDF文档
资料语言: 简体中文
资料类别: 建筑
更新日期: 2020-06-24
下载说明:
推荐信息: 评价   静安   实施   城市设计   地区

本地下载(30点)  备用下载(30点)

内容简介
上海静安寺地区城市设计实施与评价
出版时间 :2013年
丛编项: 当代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丛书
内容简介
  《上海静安寺地区城市设计实施与评价》以上海静安寺地区城市设计为研究对象,对其15年的实施过程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与分析:首先,以描述的方式交代15年间城市设计所发生的复杂而有趣的事件,对核心地块城市设计管理操作过程进行了客观展示和呈现;其次,通过这些事件以及实地调查访谈,将城市设计原型与实施结果进行比照,总结城市设计在经过一定时期的实施后哪些方面得到了实施、哪些没有得到实施、为什么没有实施,并对其设计结果和管理实践过程作出评价;最后从社会结构性因素和城市设计实践主体两方面对城市设计的实施效果作成因解释。《上海静安寺地区城市设计实施与评价》可供城市规划管理、城市建设等的工作人员使用,亦可供从事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和有关高等院校的师生阅读和参考。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
1.2.1 研究对象的选定
1.2.2 研究范围的界定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相关理论综述
1.4.1 城市设计评价理论的发展综述
1.4.2 国内城市设计实施评价的相关研究
1.4.3 城市设计实施评价的困境
1.4.4 城市设计的评价标准
1.5 研究方法
1.6 本书框架

2 历史——静安寺地区城市发展
2.1 上海的历史背景
2.2 静安寺地区的旧城改造计划
2.3 1995年静安寺地区城市设计的核心内容
2.3.1 1995年静安寺地区城市设计
2.3.2 后续设计调整
2.4 1995年后静安寺地区其他相关城市规划与设计
本章小结 穿针引线——历史的脉络

3 故事——静安寺城市设计十五年
3.1 “发动机”——地铁2号线静安寺站的建设
3.1.1 创新的开发模式
3.1.2 独特的地铁出站口——静安寺广场
3.1.3 “金奖”来之不易
3.2 千年献礼——1999城市设计体系基本成型的一年
3.2.1 1998——城市设计全面启动
3.2.2 1999——千年献礼
3.2.3 成为经典——静安寺站乙下沉广场
3.3 权力游戏——城市广场变小的背后
3.3.1 失控的6—2地块
3.3.2 静安寺庙弄步行街——一位尴尬的幸存者
3.3.3 一波三折——多方博弈
3.4 住持方丈的5米之争——静安寺的修建风波
3.4.1 方丈其人
3.4.2 住持方丈的5米之争
3.4.3 谁的佛塔?谁说了算?
3.4.4 “人前人后”——见诸报端的“和谐盛世”
3.5 办公VS住宅——“双增双减”与开发商利益
3.5.1 会德丰广场建设始末
3.5.2 1788国际大厦建设始末
3.6 房子会走路——刘长胜故居的整体平移和航站楼配套酒店主楼西移
3.6.1 刘长胜故居整体平移
3.6.2 城市航站楼配套酒店设计调整
3.7 “双赢”——静安寺交通枢纽的协同开发模式
3.7.1 “双赢”——静安交通枢纽的开发困境与模式创新
3.7.2 静安寺交通枢纽及商业开发项目介绍
3.7.3 谁赢?——麦克公寓作为项目的另一“创新点”
3.8 两个无疾而终的“时尚”追求——2009年静安寺城市设计国际招标与静安寺广场更名事件
3.8.1 静安寺地区节点城市设计国际方案征集
3.8.2 静安寺广场改造
3.8.3 静安寺广场更名事件
本章小结 娓娓道来——一部生动的历史剧

4 评价——静安寺地区城市设计实施效果分析评价
4.1 静安寺地区城市设计实施结果评价
4.1.1 静安寺地区城市设计实施结果对比分析
4.1.2 静安寺地区公共空间环境使用情况调查
4.2 静安寺地区城市设计实施过程分析
4.2.1 对城市设计编制过程的分析评价
4.2.2 对城市设计实施管理过程的分析评价
本章小结 静安寺地区城市设计实施效果综合评价

5 分析——静安寺地区城市设计实效的成因分析
5.1 城市空间环境形态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5.1.1 体制因素
5.1.2 规划法规
5.1.3 经济因素
5.1.4 社会因素
5.1.5 文化因素
5.1.6 静安寺地区城市设计8个建设实例的成因解析及总结
5.2 城市设计是多方利益博弈的结果
5.2.1 政府
5.2.2 开发企业
5.2.3 市民
5.2.4 城市设计师
5.2.5 建筑师
本章小结 多因素、多利益共同作用下的城市设计

6 反思——如何增强城市设计的实效性
6.1 城市设计编制阶段的策略建议
6.1.1 要素分级控制的城市设计导则
6.1.2 针对市场运作机制、平衡各方利益的城市设计策略
6.1.3 具有可操作性导则的城市设计案例
6.2 城市设计规划管理阶段的策略建议
6.2.1 设立城市设计的总协调机构和总设计师制度
6.2.2 发挥城市设计的公共政策手段,灵活运用管理工具
6.2.3 制定城市设计的长期发展计划并将其纳入法律体系
6.2.4 加大公众参与力度
6.2.5 建立城市设计的实效评估体系
本章小结 城市设计如何得以实施?

7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静安寺地区城市设计》目录
附录B 城市设计核心地块建设历程大事记
附录C 城市设计前后静安寺地区社会文化事件汇总
附录D 城市设计前后静安区规划局负责人一览表
附录E “双增双减”与控规——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的决定(节选)
附录F 公共空间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G 访谈记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