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建筑 >智慧城市:构筑于信息高地上的城市智慧发展之道
智慧城市:构筑于信息高地上的城市智慧发展之道

智慧城市:构筑于信息高地上的城市智慧发展之道

资料大小: 70.45 MB
文档格式: PDF文档
资料语言: 简体中文
资料类别: 建筑
更新日期: 2020-06-24
下载说明:
推荐信息: 编著   构筑   智慧   地上   信息

本地下载(30点)  备用下载(30点)

内容简介
智慧城市:构筑于信息高地上的城市智慧发展之道
出版时间: 2014年
丛编项: 宽带中国出版工程
内容简介
  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我国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国家战略。通过信息技术广泛、深入应用,引领和支撑城镇化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智慧城市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深度开发和广泛应用所确立的新型城市发展战略,是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本书对智慧城市的兴起背景、国内外进展和特点、内涵与特征等做了详细的分析,对智慧城市的顶层框架、标准规范、关键技术、评估指标等核心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对智慧城市的建设内容、建设与运营模式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
目录
发展背景篇
第1章 城市的兴起与演进 3
本章导读 4
1.1 城市的发展浪潮 4
1.1.1 第一次浪潮 4
1.1.2 第二次浪潮 5
1.1.3 第三次浪潮 6
1.2 城市发展的新趋势与新理念 8
1.2.1 创新型城市 10
1.2.2 低碳城市 11
1.2.3 数字城市 12
1.2.4 知识城市 13
1.2.5 可持续发展城市 15
1.3 我国的城镇化发展 16
第2章 智慧城市的发展背景 19
本章导读 20
2.1 日益严峻的城市病 20
2.1.1 城市规划与布局不尽合理 20
2.1.2 粗放型经济发展不可持续 21
2.1.3 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亟待提高 22
2.1.4 城市面临环境污染与资源短缺难题 23
2.2 信息技术为城市智能化发展提供新手段 25
2.2.1 信息技术已发展进入泛在智能融合新阶段 25
2.2.2 宽带网络成为信息顺畅流通的根基和技术创新基石 26
2.2.3 物联网和感知技术推动城市精准化管理 27
2.2.4 移动互联网丰富互动渠道提供个性服务 28
2.2.5 云计算推动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变革 29
2.2.6 大数据提升科学决策能力 31
2.3 “智慧地球”理念引爆全球智慧城市建设热潮 32
第3章 国外智慧城市发展概况 35
本章导读 36
3.1 欧洲智慧城市侧重绿色低碳发展 36
3.1.1 阿姆斯特丹 37
3.1.2 斯德哥尔摩 40
3.1.3 卢森堡 42
3.1.4 斯科尔斯沃 43
3.2 亚洲智慧城市全面发展各具特色 45
3.2.1 新加坡 45
3.2.2 日本 48
3.2.3 韩国 50
3.3 北美智慧城市注重公共服务 52
3.3.1 美国 53
3.3.2 加拿大 56
3.4 海外智慧城市特点总结 57
第4章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概况 59
本章导读 60
4.1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概况 60
4.1.1 国家层面政策与推动情况 60
4.1.2 城市层面发展与建设现况 61
4.1.3 2013年我国智慧城市大事记 63
4.2 我国智慧城市探索实践 64
4.2.1 北京 64
4.2.2 上海 67
4.2.3 广州 70
4.2.4 宁波 73
4.2.5 格尔木 76
4.2.6 深圳前海 79
4.2.7 东莞东城区 82
4.3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模式分析 84
4.3.1 全面发展型 85
4.3.2 优势产业拉动型 86
4.3.3 稳妥跟进型 86
4.4 与海外智慧城市的差异分析 86
4.5 探索走出我国的智慧城市之路 88
概念框架篇
第5章 智慧城市的内涵与特征 93
本章导读 94
5.1 国际对智慧城市的认识 94
5.1.1 维也纳理工技术大学 94
5.1.2 智慧社区论坛 95
5.1.3 麻省理工学院智慧城市研究团队 96
5.1.4 亚里士多德大学城市和区域创新研究中心 96
5.2 国内对智慧城市的认识 97
5.2.1 中央部委 97
5.2.2 地方城市 97
5.2.3 学术界与企业界 98
5.3 内涵定义 99
5.4 核心特征 100
5.5 概念辨析 101
5.5.1 智慧城市与城市信息化的关系 101
5.5.2 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的关系 103
第6章 智慧城市的顶层框架 105
本章导读 106
6.1 顶层框架设计的必要性 106
6.2 顶层框架的设计原则 107
6.3 顶层框架服务主体需求分析 108
6.4 顶层框架设计 109
6.4.1 战略目标层 111
6.4.2 运行操作层的功能视图 113
6.4.3 运行操作层的技术视图 116
6.4.4 支撑保障层 119
第7章 智慧城市的标准规范 121
本章导读 122
7.1 智慧城市标准化概述 122
7.1.1 智慧城市标准化的目的和意义 122
7.1.2 智慧城市标准体系 123
7.2 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的构成和标准化现状 124
7.2.1 智慧城市标准框架 124
7.2.2 国内外标准化进展 125
7.2.3 总体标准 131
7.2.4 基础标准 131
7.2.5 应用标准 133
7.2.6 安全标准 135
7.3 亟需制定的智慧城市标准 136
第8章 智慧城市的关键技术 139
本章导读 140
8.1 技术框架 140
8.2 感知层技术 141
8.2.1 RFID自动识别技术 141
8.2.2 传感器技术 145
8.2.3 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 149
8.3 网络层技术 150
8.3.1 宽带互联网技术 150
8.3.2 无线宽带网技术 152
8.3.3 下一代互联网技术 158
8.3.4 泛在网技术 159
8.4 平台数据层技术 162
8.4.1 SOA技术 162
8.4.2 云计算技术 164
8.4.3 增强现实技术 166
8.4.4 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 170
8.4.5 地理空间信息技术 173
第9章 智慧城市的评估指标体系 175
本章导读 176
9.1 建立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的意义 176
9.2 国内外智慧城市发展指标的研究和评估情况 177
9.2.1 国外情况 177
9.2.2 国内情况 179
9.3 智慧城市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185
9.3.1 现有指标体系中的不足 185
9.3.2 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 186
9.3.3 具体构建方法 187
建设运营篇
第10章 智慧城市主要建设内容 191
本章导读 192
10.1 共性建设内容 192
10.1.1 信息共享中枢――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中心 192
10.1.2 系统协同中枢――智慧城市运行指挥中心 196
10.2 城市信息基础设施 202
10.2.1 感知终端设施层 203
10.2.2 物理支撑设施层 204
10.2.3 网络支撑设施层 205
10.2.4 应用服务设施层 207
10.3 城市实体基础设施 208
10.3.1 智能电网 208
10.3.2 智慧水务 214
10.3.3 智能气网 218
10.4 智慧运行与管理体系 219
10.4.1 智慧政府 219
10.4.2 智慧城市管理 223
10.4.3 智慧交通 227
10.4.4 环境保护 231
10.5 智慧公共服务体系 234
10.5.1 智慧医疗 234
10.5.2 智慧社保 238
10.5.3 智慧教育 239
10.5.4 智慧社区 241
10.5.5 智慧家居 243
10.6 智慧城市产业体系 245
10.6.1 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提升 246
10.6.2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247
第11章 建设与运营模式 251
本章导读 252
11.1 智慧城市建设模式 252
11.1.1 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与运营模式探索 252
11.1.2 智慧城市建设的主体 253
11.2 典型建设与运营模式分类介绍 254
11.2.1 传统模式 255
11.2.2 外包模式 256
11.2.3 PPP模式 258
11.2.4 BOT模式 260
11.2.5 代建制模式 262
11.2.6 众包模式 264
11.3 建设与运营模式应用 266
11.3.1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模式 266
11.3.2 信息应用系统建设与运营模式 271
参考文献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