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建筑 >公共空间的意义 当代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的价值思辨与建构
公共空间的意义 当代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的价值思辨与建构

公共空间的意义 当代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的价值思辨与建构

资料大小: 62.89 MB
文档格式: PDF文档
资料语言: 简体中文
资料类别: 建筑
更新日期: 2020-06-29
下载说明:
推荐信息: 思辨   建构   公共   空间   价值

本地下载(30点)  备用下载(30点)

内容简介
公共空间的意义 当代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的价值思辨与建构
出版时间: 2016年版
内容简介
  《公共空间的意义 当代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的价值思辨与建构》对城市公共艺术空间的价值内涵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全面梳理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及基本状况,建立评书框架,就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使用、社会伦理和审美取向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
目录
1 社会转型期的“价值失范”与价值建构
1.1 社会转型:当今中国正经历的深刻变化
1.2 “价值失范”——社会转型期的典型特征
1.3 社会转型期的价值建构:重塑文化模式和生活方式

2 公共空间的本体和理论视域
2.1 公共生活的历史范畴
2.2 公共空间的理论视域

3 “公共领域”的发展与中西传统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演进
3.1 公共领域的概念:从阿伦特到哈贝马斯
3.2 古典“公共领域”与城市公共空间的萌发
3.3 代表型“公共领域”与传统城市公共空间的分化
3.4 资产阶级“公共领域”与近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形成
3.5 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进程

4 “消费社会”的滥觞与公共空间的现代转型
4.1 消费社会的生成
4.2 消费社会语境下的当代城市公共空间转向
4.3 1949~1978年我国“生产者”社会的整体状况与城市公共空间建设
4.4 1978~2008年中国消费社会的形成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基本状况

5 “日常生活”的复兴与公共空间的内涵解读
5.1 在“日常生活”和“非日常生活”之间的公共生活
5.2 城市公共空间的内涵解读
5.3 当代城市公共空间的构成与特征

6 物象迷失——对当前中国城市公共空间主要问题的评述
6.1 城市公共空间的评述框架
6.2 使用——公共空间的物质功能评述
6.3 伦理——公共空间的社会价值评述
6.4 审美——公共空间的精神意义评述

7 意义重塑——城市公共空间的价值建构
7.1 精神整合运动:转型期当代社会的价值诉求
7.2 城市公共空间的价值整合
7.3 城市公共空间价值建构的机制
7.4 以价值为导向的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策略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