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建筑 >近代武昌城市发展与空间形态研究
近代武昌城市发展与空间形态研究

近代武昌城市发展与空间形态研究

资料大小: 72.3 MB
文档格式: PDF文档
资料语言: 简体中文
资料类别: 建筑
更新日期: 2020-06-30
下载说明:
推荐信息: 近代   形态   空间   武昌   城市

本地下载(30点)  备用下载(30点)

内容简介
近代武昌城市发展与空间形态研究
出版时间: 2014年版
内容简介
  吴薇编著的《近代武昌城市发展与空间形态研究》共6章,分别为绪论、近代之前武昌城市发展与形态基础、区域视野中的武昌城市近代化发展、近代武昌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历史过程、近代武昌城市空间形态的综合分析、近代武昌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影响因素。本书广泛地运用相关史料,对城市史研究的社会性与实用性进行了新的探索。
目录
总序 迎接中国城市营建史研究之春天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二、相关研究成果
第二节 研究界定
一、研究对象的界定
二、研究空间与时间范围的界定
三、城市形态的概念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点
第二章 近代之前武昌城市发展与形态基础
第一节 宏观视野下的城市地理环境与选址
一、地理区位:显著的军事要地
二、交通条件:江汉汇流之地
三、自然环境:优越的山川形势
第二节 近代之前城市发展的历程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军事城堡:夏口城
二、唐宋时期的“东南巨镇”:鄂州城
三、明清时期的“湖广会城”:武昌城
第三节 近代之前城市空间形态基础
一、城池规模与城郭形态
二、城市空间布局
三、城市中心——楚王府的营建
四、城市景观体系
第四节 近代之前武汉三镇关系的历史考察
一、地理环境关系
二、行政隶属关系
三、经济发展关系
第三章 区域视野中的武昌城市近代化发展
第一节 近代武昌城市政治地位与政治影响力的上升
一、晚清张之洞督鄂与辛亥武昌首义
二、民国时期武昌建都的主张与两次短暂尝试
三、抗战前期全国革命与政治中心的形成
第二节 近代武昌城市经济职能的发展与变迁
一、近代城市工业的曲折发展
二、近代城市商业的缓慢发展
第三节 近代武昌城市文化教育职能的全面加强
一、区域文化教育中心地位的形成与发展
二、城市文化设施的发展
第四节 近代武昌城市交通体系建设的发展
一、轮运的发展
二、铁路的修筑
三、公路的建设
四、航空线路的开辟与机场的建设
第五节 近代武汉三镇发展关系考察与思考
一、行政建制的发展与变迁
二、近代经济关系发展与三镇城市功能的分异
三、近代三镇交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联系的加强
第四章 近代武昌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历史过程
第一节 近代武昌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第一阶段(1861—1911)
一、汉口开埠:帝国主义的“文化租界”教会区的出现
二、张之洞督鄂:城墙内外的发展
第二节 近代武昌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第二阶段(1912—1926)
一、辛亥首义:城市公共空间的拓展
二、粤汉铁路:城市空间的北拓与车站新区的形成
第三节 近代武昌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第三阶段(1927—1937)
一、城墙拆除:近代城市开放空间形态的形成
二、统一建市:现代城市空间的构想
第四节 近代武昌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第四阶段(1938—1949)
一、武昌沦陷:城市空间秩序的重新划分
二、战后重建:大武汉区域的美好愿景
第五章 近代武昌城市空间形态的综合分析
第一节 近代城市总平面与城市天际线
一、城市总平面
二、城市天际线
第二节 近代城市街道网络体系
一、近代城市街道网络
二、近代城市街道空间形态
第三节 近代城市街区与公共空间
一、城市街区
二、公共空间
第四节 近代城市建筑
一、公共建筑
二、居住建筑
三、大型建筑组群:国立武汉大学校园规划与建筑
第六章 近代武昌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政治政策与军事
一、政治政策
二、军事战争
第二节 经济技术
一、经济地位、结构与运行环境
二、近代交通与营造技术
第三节 建设环境与防灾
一、建设环境
二、城市防灾
第四节 社会文化
一、社会组织结构
二、外来文化
结语
图录
表录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