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传统材料当代建构
传统材料当代建构

传统材料当代建构

资料大小: 105.29 MB
文档格式: PDF文档
资料语言: 简体中文
资料类别: 建筑
下载说明:
推荐信息: 建构   当代   材料   传统   郑小东

本地下载(30点)  备用下载(30点)

内容简介
传统材料当代建构
出版时间::2014年
内容简介
  传统材料的当代应用研究,是在建筑本体与文化外延之间找到了一个契合点,是从本体论角度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材料当代建构》从传统材料的结构属性、表面属性和文化属性三个方面展开分析与讨论,通过对大量实际案例的研究,对传统材料的当代使用策略进行了总结,并从当代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传统材料的当代建构进行深层次反思,提出应该正视建构学的西方文化背景,适应中国当代的建造现实,辩证地看待材料的真实性观念,提高材料在建造中的整合度,立足当下,面向未来,构建中国本土的建构文化。《传统材料当代建构》可供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方面的研究人员阅读,亦可供建筑专业师生和相关专业人士参考。
目录
第1章 绪论:为什么是传统材料
1.1 什么是传统材料
1.1.1 材料
1.1.2 传统材料
1.1.3 概念辨析
1.2 问题的提出与背景
1.2.1 城市化的超速发展与建筑传统的迷失
1.2.2 技术的进步与传统材料的困境
1.2.3 实验建筑的终结与当代建筑的兴起
1.3 传统材料的研究意义
1.3.1 回归建筑本体
1.3.2 继承传统文化
1.3.3 探索现代之路
1.4 材料的观念与策略
1.4.1 材料的本性
1.4.2 材料的真实性
1.4.3 在实用与观念之间
1.5 传统材料的研究拓展
1.5.1 传统材料与建构文化
1.5.2 材料研究与现象学
1.5.3 传统材料与地域主义
本章小结
第2章 传统材料的建造逻辑与构造理性
2.1 传统材料的建造逻辑
2.1.1 遵从传统材料本性地建造
2.1.2 传统工艺的现代更新
2.2 传统材料的建构与非建构
2.2.1 传统材料的建构表达
2.2.2 传统材料的非建构应用
2.3 传统材料的戏剧性建构
2.3.1 建筑的戏剧性
2.3.2 传统的戏剧性呈现
2.3.3 传统材料的戏剧性建造
2.4 传统材料的数字建构
2.4.1 从数字设计到数字建造
2.4.2 传统材料的低技参数化
本章小结
第3章 传统材料的表面感知与饰面原则
3.1 传统材料的感官知觉
3.1.1 传统材料的表面感知
3.1.2 传统材料的空间体验
3.2 传统材料的“饰面”原则
3.2.1 “饰面”理论与层叠建造
3.2.2 传统材料的饰面功能
3.3 传统材料的表皮呈现
3.3.1 表皮的织理性砌筑
3.3.2 表皮的线性编织
3.4 传统材料的色彩饰面
3.4.1 色彩与材料的真实性
3.4.2 传统材料的色彩饰面
本章小结
第4章 传统材料的文化属性与意义象征
4.1 传统材料的地点性
4.1.1 场所精神的体现
4.1.2 建筑地域性的载体
4.2 传统材料的时间性
4.2.1 材料的耐久与更新
4.2.2 时间的表现力
4.3 传统材料的文化性
4.3.1 传统材料的符号意义
4.3.2 传统材料的文化象征
4.4 传统材料的生态性
4.4.1 可降解、可再生的绿色材料
4.4.2 传统材料的低技生态
4.4.3 废弃材料的循环利用
本章小结
第5章 传统材料的当代策略
5.1 传统材料使用的表皮化趋势
5.2 传统材料表现的现象学转向
5.3 传统材料建造的图案式编织
5.4 传统材料性能的工业化新生
5.5 传统材料观念的批判与树立
第6章 传统材料的建构反思
6.1 建构的移植——传统材料的回归动力探索
6.2 建构的精度——传统材料的当代建造现实
6.3 建构的分离——传统材料的“真实性”思辨
6.4 建构的整合——传统材料的建造评价
6.5 建构的意义——传统与当代的纽带
尾声:构建中国本土的建构文化
参考文献
附录 案例汇总
图片来源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