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建筑 >混凝土结构设计 实践与探索
混凝土结构设计 实践与探索

混凝土结构设计 实践与探索

资料大小: 9.19 MB
文档格式: PDF文档
资料语言: 简体中文
资料类别: 建筑
更新日期: 2019-11-27
下载说明:
推荐信息: 混凝土   探索   实践   结构设计   朱聘儒

本地下载(0点)  备用下载(0点)

内容简介
混凝土结构设计 实践与探索
出版时间:2002
丛编项: 新技术·新方法·新科学知识论丛
内容简介
  《新技术新方法新科学知识论丛:混凝土结构设计(实践与探索)》是由作者近年来开过的若干资助专题讲座的内容选编而成的。这些专题并不是什么高精尖的问题,也不是当前很多人钻研的热点问题;它们主要是作者在设计实践中遇到过而且认为对工程师及高年级学生有用的一些专业内容,另有一些是阅读国外教材后认为精彩而且宜于介绍给国内的内容,这些专题基本上都是作者在数学和设计的实践总和和理论探索,它们在学生的毕业设计中已经起了很积极的作用。《新技术新方法新科学知识论丛:混凝土结构设计(实践与探索)》共12部分,涉及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基本构件、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楼盖结构、平板分析、单层厂房结构、多层结构、结构温度内力分析及弹性地基上梁等8个方面。在每一讲的前面都有引言,说明问题的由来及意义,以及本讲的主要内容;它们的写地也不一样,有的近于论文,有的近于漫谈、有的类似设计指南,有的以介绍资料为主,有的则例题部分所占比重很大。这不是作者故意写在五花八门的样子,而主要是由专题讲座的内容和意图所决定,当时认为采用某一形式可能对学习和理解效果更为有利。《新技术新方法新科学知识论丛:混凝土结构设计(实践与探索)》可作专题讲座用,可作为学生补充读物或选修课教材,其中一部分可作为设计资料,也可供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及研究生学习提高之用。
目录
1 混凝土悬挑梁
1.1 概 述
1.2 关于悬挑跨度的选定
1.3 抗剪承载力验算时用哪个公式
1.4 纵筋在自由端的锚固方式及长度
1.5 悬挑梁梁端立柱的结构作用
1.6 牛腿设计要点
2 双向偏心受压及周边配筋柱偏心受压的截面计算
2.1 双向偏心受压构件的一般知识
2.2 双向偏心受压的基本计算公式
2.3 矩形截面周边配筋柱的单向偏心受压计算
2.4 算例及小结
3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及预应力超静定结构的次内力分析
3.1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性能特点
3.2 无粘结预应力筋对结构产生的等效荷载
3.3 预应力作用下超静定结构的次内力分析
3.4 设计步骤
4 双重井字楼盖设计指南
4.1 一般说明
4.2 双重井字楼盖的定义及应用
4.3 双重井字楼盖的基本尺寸
4.4 板及次梁的内力计算
4.5 多层框架的内力计算
4.6 框架内力组合及配筋要点
5 双向板无梁楼盖设计
5.1 概 述
5.2 板格的跨度和宽度
5.3 双向板板格的板带划分
5.4 双向板无梁楼盖实用分析法的基本思路
5.5 板、梁、柱的刚度定义及公式
5.6 直接设计法的限制条件
5.7 总静力设计弯矩/直接设计法
5.8 条带的控制截面弯矩/直接设计法
5.9 等效框架法
5.10 正负设计弯矩在条带截面上的分布
5.11 柱(墙)的设计弯矩/直接设计法
5.12 无腹筋双向板均匀冲切抗剪设计
5.13 双向板腹筋区均匀冲切抗剪设计
5.14 板与柱之间的传递弯矩
5.15 板与柱之间偏心冲切受剪验算
5.16 柱帽及柱上托板的构造
5.17 双向板的最小厚度
5.18 板的配筋细节
5.19 板的开洞
6 圆形平板的弹性分析
6.1 一般规定
6.2 轴对称荷载下圆形平板的内力
6.3 微分方程的建立及解
7 钢筋混凝土板屈服线理论基础
7.1 概 述
7.2 基本假定
7.3 板的屈服线图式
7.4 屈服线上的力矩抗力
7.5 虚功原理分析法
7.6 平衡分析法
7.7 板块角端的节点力(Nodal Force)计算
7.8 屈服线图式与板内配筋关系的示例分析
7.9 角隅影响
7.10 小 结
8 漫谈单层厂房的结构选型及布置
8.1 总 则
8.2 折线形屋架的形状和尺寸
8.3 屋面板及天沟板
8.4 屋架支撑
8.5 天窗系统(略)
8.6 山墙扶壁柱系统
8.7 基础梁、连系梁及圈梁
8.8 吊车梁系统
8.9 柱的编号
9 结构的温度内力分析
9.1 一般概念
9.2 排架年温度差引起的内力计算
9.3 框架及不等高排架温度内力分析要点
10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顶端效应及简化计算法
10.1 计算模式概要
10.2 微分方程的解与初步分析
10.3 框架-剪力墙结构顶端效应的探讨
10.4 简化计算法
11 框架-壁式框架结构体系
11.1 基本思想
11.2 壁式框架的基本尺寸
11.3 结构体系的层间抗侧力刚度
11.4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壁式框架结构的内力及变位计算
11.5 算 例
12 弹性地基上梁的实用计算
12.1 概 述
12.2 基本微分方程
12.3 受集中荷载作用两侧均为无限长梁的计算公式
12.4 梁端受集中荷载作用且一侧无限长梁的计算公式
12.5 弹性地基上有限长梁的实用计算
12.6 简单实用算例
12.7 柱下条形基础实用简化计算/ACI法
附录1 混凝土的徐变系数
附录2 计算系数k
附表2.1 均布荷载作用下井字梁计算系数k
附表2.2 集中荷载作用下井字梁计算系数k
附表2.3 均布荷载作用下十字梁计算系数k
附表2.4 集中荷载作用下十字梁计算系数k
附录3 变截面惯性矩系数
附表3.1 变截面惯性矩板的系数(不带托板)
附表3.2 变截面惯性矩板的系数(带托板)
附表3.3 变截面惯性矩柱的系数
附录4 及 值
附表4.1 值表
附表4.2 值表
附录5 基床系数K
附录6 函数h 1、h 2、h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