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建筑 >山地城镇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
山地城镇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

山地城镇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

资料大小: 50.65 MB
文档格式: PDF文档
资料语言: 简体中文
资料类别: 建筑
更新日期: 2020-07-23
下载说明:
推荐信息: 山地   城镇   规划   实践   设计

本地下载(30点)  备用下载(30点)

内容简介
山地城镇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
出版时间: 2012年
内容简介
  徐思淑等编著的《山地城镇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从山地特有的环境条件出发,较系统地阐述了山地城镇规划设计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出了山地城镇规划设计与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山地城镇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内容有:城镇用地选择、总体布局、街路交通组织、空间组合、景观与绿化、竖向规划设计及城镇生态化保护建设与灾害防治等七个部分。《山地城镇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可供高等院校城市规划、建筑学、景观、园林绿化等专业师生以及规划设计者参考,也可供城建部门领导和管理工作人员阅读。
目录
第一章 城镇用地选择 第一节 山地特征 一、山地地形特征 二、地面坡度与高程 三、地质条件 四、地形与雨量 五、地形与风态 六、地形与动植物 第二节 用地选择的原则和基本要求 一、选择原则 二、基本要求 第三节 地质环境的选择 一、几种不良地质现象 二、地质条件选择的基本要求 第四节 地形条件的选择 一、大地形条件选择 二、小地形条件选择 三、建设用地分类和坡向与地势要求 四、山地居住区与工业区的特殊关系 第五节 工程、经济条件选择 一、工程因子条件考虑 二、安全及生态敏感性考虑 三、经济考虑 第六节 山地开发环境影响评估 一、开发评估范围 二、评估的重点 三、评估依据 四、景观类美质环境系统 五、评估基准第二章 总体布局 第一节 山地对城镇布局的影响 一、宜建用地空间的规模有限 二、小环境的特殊性对建设适地性要求高 三、影响建筑、街路等建设及工程投资 第二节 山地城镇规划设计的传统导则 一、节 能、节 地,突出自然因素影响 二、因地制宜,重视微地形、地貌和地质等条件 三、立体规划设计,重视用地的垂直分区和竖向设计 四、从宏观环境出发,控制和形成风貌各异的城镇景观 第三节 城镇布局形式 一、组团式 二、带状式 三、混合式 第四节 城镇内部布置 一、基础资料分析 二、居住区布置方式 三、公共福利设施布置 四、公共活动场所和广场布置 五、工业区(工厂)布置 第五节 总体布局要点 一、使人工系统与自然系统协调和谐 二、使城镇和各组团功能布局完善,职住平衡,各具特色 三、注意各块用地的通达性,建立“绿色交通”网络 四、给水、排水条件对布局有很大关系 五、根据地方气流特点处理工业区与居住区的关系 六、充分利用地形,地上与地下结合 七、山地城镇边缘区(带)建设第三章 街路交通组织 第一节 特点与区别 一、骨架自然 二、路型复杂 三、影响城镇景观 第二节 街路网形式 一、平坡式 二、环道式 三、平行加“之”字形 四、枝状尽端式 五、混合式 第三节 街路与等高线关系 一、街路沿等高线布置 二、街路斜交或垂直等高线布置 三、谷道 四、穿山道 五、梯道、人行坡道与自行车道 第四节 街路网规划 一、街路网布置要求 二、街路网布置要点 三、综合使用各种交通类型 第五节 纵、横断面设计 一、横断面设计 二、纵断面设计 三、纵、横断面设计要点 第六节 街路与建筑 一、特点 二、街路边建筑处理 三、街路与水体的关系第四章 空间组合 第一节 空间处理方法与要求 一、空间的处理方法 二、局部地形的利用 第二节 建筑与山地环境 一、影响山地建筑的外部环境因素 二、建筑与等高线的关系 三、建筑基地的几种处理方式 四、建筑与其周围空间的处理 五、日照、坡向与建筑 六、建筑通风与地形 第三节 应注意的问题 一、人工环境与地形的协调 二、掌握地质钻探资料 三、组织开放空间,扩大户外活动场地 四、局部地形的利用 五、建筑体形尺度与地形关系第五章 景观与绿化 第一节 特征与意象 一、景观特征 二、景观意象 第二节 构景方法 一、构景思路 二、山体景观元素的利用 三、水体景观元素的利用 四、景空处理要点 第三节 山地城镇绿化 一、绿化原则 二、绿化方法 第四节 道桥、坡景、坎景、梯景处理 一、道桥的景空处理 二、坡景、坎景处理 三、梯景处理第六章 竖向规划设计 第一节 竖向规划设计要求、内容和用地的整平方式 一、竖向规划设计的要求与内容 二、用地的整平方式 第二节 规划或设计地面 一、平坡式 二、台阶式 三、混合式 第三节 台阶式规划地面的竖向布置 一、台阶的划分 二、台阶的宽度和长度 三、台阶高度 四、台阶的连接 第四节 竖向规划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一、应与用地选择、总体布局统一考虑 二、尽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和基础工程量 三、建筑布置与标高的确定 四、街路、广场处理 五、平面定位及坐标、高程换算 第五节 竖向规划设计方法 一、高程箭头法 二、纵、横断面法 三、设计等高线法 第六节 土石方工程量计算 第七节 土石方平衡第七章 城镇生态化保护建设与灾害防治 第一节 城镇生态化建设 一、恢复和建设生态网络体系 二、建造“森林”城镇 三、生态化建设的关注点 第二节 防排洪工程 一、山地防洪与排水要求 二、山地防洪与排水布置 三、实例借鉴 四、防、排洪规划要点 第三节 地面排水 一、地面排水规划要求与方式 二、地面排水规划注意事项 三、边坡稳定与绿化保护 第四节 地质灾害控制与防震 一、地质灾害控制 二、环境地质资料的应用 三、防震主要参考资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