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建筑 >我为绿地做软装
我为绿地做软装

我为绿地做软装

资料大小: 108.37 MB
文档格式: PDF文档
资料语言: 简体中文
资料类别: 建筑
更新日期: 2020-11-16
下载说明:
推荐信息: 编著   绿地   做软装   袁旺娥   康振强

本地下载(30点)  备用下载(30点)

内容简介
我为绿地做软装
出版时间:2014年
内容简介
  《我为绿地做软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通过三个章节跟读者分享了汉意堂最新的软装创意成果,介绍了他们是如何将自身的美学观融入其软装设计理念与造物建构的,并由此带来独特的尚美品质与意境营造。书中包含软装操作流程和成果展示,对于软装设计相关行业的读者来说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借鉴性。
目录
做软装的美学使者
转眼, 从事软装行业已经8年有余。从懵懵懂懂地接触, 到殚精竭虑地与各位行业同仁共同推进这一细分行业的发展, 有太多的话要说, 但真正提笔, 又好像无从下笔。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2 0 0 6年开始接触软装至今就一直认定这个领域, 即使“ 软装”
这个新颖的名词至今仍有争议。
确切来说, 软装是从家装开始起步的。当初, 是尊敬的余工余静赣先生把我们带上了软装这条路。涉足该行业之初, 几乎没有多少可参考的资料, 国内也几乎没有可借鉴的案例, 但中国先富起来的精英界已经显现了对软装市场巨大的需求。这是个发展空间巨大的新领域, 充满了瓦砾与荆棘, 也充满艺术创新与市场需求。对软装知之甚少的我们, 与当时国内第一批软装设计师一起, 不断摸索、不断探求, 摸着石头过河, 积极开拓并积累有益经验。在前进途中, 有些公司倒下了, 有许多设计师离开了, 而有些坚持者得到了。回想起来, 我们能坚守到现在, 追根溯源, 离不开自己的兴趣爱好。对于我个人来说, 由于从小就对美术情有独钟, 对绘画、手工很感兴趣, 经常折腾家具摆设, 尤其对色彩很敏感, 喜欢研究、分析色彩, 这些都为后来自己在软装设计这个行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后来随着对软装的逐渐认识和个人经验的积累, 在做项目时, 我喜欢用色彩为客户打造适合他们的空间, 以热情与奔放诠释生命的真谛, 这往往都能得到客户的认可。这同时说明了在事业中, 把生活和工作、兴趣和爱好结合起来才是最幸福的。而老康( 康振强) 跟我一样, 原来一直学的是绘画, 一直觉得做一名职业画家才是正事, 但懵懵懂懂、跌跌撞撞摸索到今天, 他也发现原来做软装设计这个服务行业是蛮有乐趣的。因为热爱, 所以一切付出都是幸福的。我们一心扎在这个行业里刻苦钻研, 倾心投入。也有朋友不理解, 问: “ 软装行业所涉及的产品如此琐碎, 工作上又非常烦琐及庞杂, 没日没夜废寝忘食, 是什么支撑你们坚持到现在? ” 我想说, 还是热爱。因为热爱, 所以付出的同时其实已经得到; 因为热爱, 所以我们经常可以超脱纯商业利益去追求艺术与生活最大的契合度;因为热爱,所以每一个出色的案例都能给我们带来成就感……这一切,都足以让我们一直坚持下去,并乐在其中。
值得一提的是, 我学的是油画和视觉设计, 老康学的是国画人物, 即使专业不同, 但艺术出身给我们在进行软装陈设时带来了很多创意和灵感。与其他人不同, 我们作为同一个学校毕业的夫妻档, 从学校到工作, 从恋爱到结婚, 无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相互促进、相互扶持, 人生目标和未来规划趋于一致。从业至今做过很多地产项目, 也获过多个奖项, 其中在2 0 1 1年的“ 筑巢奖” 中获得的陈设艺术银奖, 日本无印良品设计总监原研哉还亲自为其写了评语。即使这些年我们在软装行业取得了一些成就, 但是我们一直没有忘记初衷, 在经营公司的同时不断对软装学术进行研究, 向“ 做软装的美学使者” 这个目标靠拢, 把喜欢的行业作为一个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希望做一些贡献,以期为这个行业尽一份绵薄之力。
这些年来, 我们做了许多案例, 摸爬滚打地积累了一些经验, 前两年也陆续参编了一些软装类的书籍, 如《软装设计教程》《跟着大师学软装》《软装设计手册》等。我们从去年就开始筹划《我为绿地做软装》这本书了, 之所以选择绿地集团的名字作书名, 是因为在合作的众多地产商中, 近几年与绿地集团合作得较多。有时候去艺术院校讲课, 常有学生会问: “ 这个软装怎么做啊? ” 就一个简单的问题, 却能让我们心潮澎湃。所以本书第二章“ 汉意堂软装操作流程详解” 部分, 具体阐述了软装设计的每一个步骤, 其实就是我们把自己的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无论是对同行还是即将从事这个行业的人, 希望自己的浅见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