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建筑 >数字城市的实施策略与模式研究
数字城市的实施策略与模式研究

数字城市的实施策略与模式研究

资料大小: 55.55 MB
文档格式: PDF文档
资料语言: 简体中文
资料类别: 建筑
更新日期: 2020-06-08
下载说明:
推荐信息: 策略   数字   模式   实施   城市

本地下载(30点)  备用下载(30点)

内容简介
数字城市的实施策略与模式研究
出版时间:2014年
丛编项: 博士论丛
内容简介
  数字城市是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的一个基本标志,是人类社会发展和前进的历史阶段。数字城市不是一个纯粹的理论或技术问题,而是受科技、政府和市场等多重因素影响和制约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本由薛凯著的《数字城市的实施策略与模式研究》力求通过这一“城市神经系统工程”的实施,实现城市管理、服务、运行的便捷、顺畅、高效,使“城市有机体”更加健康地发展,即通过信息化应用与共享提升城市的“智慧化”程度,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发展与变革,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书可供城市管理者、规划师、建筑类院校师生等阅读参考。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与意义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1.1 国外研究进展
1.2.1.2 国外研究实践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2.1 国内研究进展
1.2.2.2 国内研究实践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范围与方法
1.3.1 研究范围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1.5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数字城市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2.1 数字城市的含义解析
2.1.1 数字城市的概念与特征
2.1.2 数字城市的发展阶段
2.1.3 多重视角下的数字城市
2.2 数字城市的理论基础
2.2.1 城市系统工程理论
2.2.1.1 城市系统工程
2.2.1.2 城市信息系统工程
2.2.2 流动空间理论
2.2.2.1 流动空间理论及其模式
2.2.2.2 基于流动空间的数字化城市
2.2.3 生态城市与循环经济理论
2.2.3.1 生态城市与循环经济模式
2.2.3.2 数字化生态城市
2.2.4 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
2.2.4.1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界定
2.2.4.2 城市可持续发展与数字城市的关系
2.2.5 信息经济学测度理论
2.2.5.1 信息化测度理论及其模型
2.2.5.2 数字城市测度问题
2.3 数字城市的技术支撑
2.3.1 技术支撑分类概述
2.3.1.1 地理信息技术
2.3.1.2 宽带网络技术
2.3.1.3 数据存储技术
2.3.1.4 数据分析技术
2.3.1.5 信息展示技术
2.3.1.6 信息安全技术
2.3.2 关键技术的应用
2.3.2.1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2.3.2.2 遥感技术的应用
2.3.2.3 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2.3.2.4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数字城市的基本框架与内容
3.1 基础设施层
3.1.1 基础通信设施
3.1.1.1 城市光网
3.1.1.2 无线城市
3.1.1.3 城市物联网
3.1.2 信息基础设施
3.1.2.1 基础地理空间数据
3.1.2.2 专业数据
3.1.2.3 基础数据库
3.1.2.4 分布式数据库
3.1.2.5 元数据库
3.1.3 云计算平台
3.2 资源管理层
3.2.1 服务支撑中心
3.2.1.1 信息资源中心
3.2.1.2 城市空间信息中心
3.2.1.3 电子支付中心
3.2.1.4 信用信息中心
3.2.1.5 安全认证中心
3.2.2 云服务平台
3.3 应用系统层
3.3.1 政府类应用
3.3.1.1 电子政务平台
3.3.1.2 应急指挥系统
3.3.1.3 数字城管系统
3.3.1.4 智能交通系统
3.3.2 企业类应用
3.3.2.1 电子商务系统
3.3.2.2 现代物流系统
3.3.3 行业类应用
3.3.3.1 数字环保系统
3.3.3.2 数字规划系统
3.3.3.3 数字医疗系统
3.3.4 市民类应用
3.3.4.1 数字家庭系统
3.3.4.2 城市一卡通
3.3.4.3 城市信息亭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数字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4.1 国外数字城市的实施策略
4.1.1 美国数字城市的实施策略
4.1.2 英国数字城市的实施策略
4.1.3 欧盟数字城市的实施策略
4.1.4 日本数字城市的实施策略
4.1.5 韩国数字城市的实施策略
4.1.6 新加坡数字城市的实施策略
4.1.7 印度数字城市的实施策略
4.2 国内外数字城市实施策略的比较
4.2.1 数字城市实施进程比较
4.2.2 数字城市信息共享比较
4.2.3 数字城市服务效益比较
4.2.4 数字城市标准化比较
4.3 国内外数字城市实施策略的启示
4.3.1 编制统一的数字城市整体规划
4.3.2 建立完善的数字城市管理体制
4.3.3 强化数字城市服务平台的顶端设计
4.3.4 注重基础地理空间信息的开发与共享
4.3.5 重视数字城市各政府部门的协作与共享
4.3.6 制定数字城市的信息立法与政策保障
4.4 数字曹妃甸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4.4.1 更新观念,明确建设目的
4.4.2 因地制宜,重视整体规划
4.4.3 循序渐进,实行阶段建设
4.4.4 物尽其用,共享信息资源
4.4.5 长远眼光,完善保障体系
4.4.6 协调发展,整合城市建设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数字城市的实施路径与模式
5.1 数字城市的实施模式
5.1.1 国际数字城市的实施模式
5.1.2 数字曹妃甸的互动实施模式
5.1.2.1 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动
5.1.2.2 自下而上的公众参与
5.2 数字城市的实施路线
5.2.1 集约环保
5.2.2 规范管理
5.2.2.1 统一的组织管理体系
5.2.2.2 完善信息法规和标准
5.2.3 共享服务
5.2.3.1 信息共享的标准体系
5.2.3.2 信息共享的运行模式
5.2.4 信息安全
5.3 数字城市的实施进度
5.4 数字城市的运行模式
5.4.1 资金投入机制
5.4.1.1 政府财政投入
5.4.1.2 银行贷款投入
5.4.1.3 社会资金投入
5.4.2 市场产业机制
5.4.2.1 市场运营模式
5.4.2.2 数字产业体系
5.4.3 人才培养机制
5.5 数字城市的测度评价体系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语与展望
6.1 数字城市对城市发展的提升
6.1.1 城市产业区
6.1.2 城市新城区
6.1.3 城市生态环境
6.2 数字城市对市民生活的改善
6.2.1 生活环境智慧化
6.2.2 居民幸福感增强
6.2.3 社会人性化显著
6.3 数字城市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6.3.1 数字鸿沟问题
6.3.2 城市边缘化问题
6.3.3 数字污染问题
附录1 北京宣言
附录2 上海宣言
附录3 2006—2020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部分)
附录4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附录5 工业和信息化部“十二五”信息化规划基本思路
附录6 国家测绘局“十二五”数字城市规划
附录7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城市信息化部分)
附录8 数字城市的标准规范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