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建筑 >文本情境中的结构观念
文本情境中的结构观念

文本情境中的结构观念

资料大小: 41.48 MB
文档格式: PDF文档
资料语言: 简体中文
资料类别: 建筑
更新日期: 2020-06-08
下载说明:
推荐信息: 情境   文本   中的   观念   结构

本地下载(30点)  备用下载(30点)

内容简介
文本情境中的结构观念
出版时间: 2015
内容简介
  由沈伊瓦著的《文本情境中的结构观念》是对当前国内外被广泛讨论的20世纪末期以来建构思潮的另一种反思。结构及其与建筑形式的关系是建构主义关注的重要对象之一,文本则是当下结构观念传播的主导媒介。探讨“结构”这个建筑设计领域中的核心问题,对于未经历过现代主义建筑洗礼的中国建筑设计实践是有益的补充。本书选择从结构观念的主观认知这一独特视角入手,解析认识结构的社会过程,以及其中作为思维媒介的文本发生作用的方式。借助独特视角反思现代学科体系背景下的建造观念,拓展建筑学对结构现象的理解,揭示其本来具有的社会性维度。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基本概念框架阐述、结构观念的文本简史以及三组典型结构观念的专题案例阐述。本书可供建筑学研究者、从业建筑师和学生阅读参考。
目录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线索
1.3 知识的研究
1.4 认识论的确立
1.5 研究的限定
2 文本情境
2.1 结构观念的社会情境
2.2 结构观念的文本情境
2.3 结构观念的文本构成
2.4 论述的组织与布局
3 结构观念的文本简史
3.1 文本简史的写法
3.2 谁在写?
3.3 如何写?
3.4 观念的流布
3.5 其他因素
3.6 文本类型
4 词与物:古代中国文本中的结构范畴
4.1 《考工记》建构的空间认知图景
4.2 文本类名中的结构观念
4.3 小结
5 文本到文本:结构观念的“理性”成长
5.1 梁的理论建构
5.2 结构形态研究
5.3 小结
6 力与时间:结构事件的文本叙事
6.1 文本叙事的平行比较
6.2 梵天寺塔
6.3 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
6.4 幕张展览馆的屋顶
6.5 小结
7 结语
7.1 结构观念与文本情境
7.2 当下结构现象的新解读
7.3 反思与展望
附录A:结构观念研究的现状
附录B:“结构”的字形和语义分析
附录C:古代中国结构文本的情境特征——以《考工记》、《营造法式》为例
附录D:《农政全书>、《武备志》目录结构
附录E:对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新生结构观念的调查与分析
附录F:伯鲁乃列斯基传记(公元1480年)
图表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