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科化学 [江棂主编] 2003年
工科化学 [江棂主编] 2003年

工科化学 [江棂主编] 2003年

资料大小: 27.97 MB
文档格式: PDF文档
资料语言: 简体中文
资料类别: 化工
下载说明:
推荐信息: 书签   工科   化学   江棂   2003

本地下载(30点)  备用下载(30点)

内容简介
工科化学
出版时间:2003
丛编项: 高等学校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是教育部于2000年启动的“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工科非化工类专业化学课程体系的完善”中的一子项目。本书的中心思想是将原来分别开设的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整合为一门课程,以适应工科院校相关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需要。本教材的内容框架由基础理论、单质与化合物、拓展三部分共22章组成。基础理论部分由三个模块组成:(1)物质存在形态和结构——物质的聚集状态、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配合物结构;(2)化学变化的宏观规律——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电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和机理、界面现象和胶体分散系统;(3)用宏观规律处理平衡系统——化学平衡、相平衡、离子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和配位平衡,以及建立在平衡基础上的常规化学分析的原理。单质与化合物分讨论化学分支学科——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及高分子化学和物理的内涵。拓展部分包括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化学与环境、材料、信息、能源及生命之间关系的内容。本教材可用于学时较多的“准化工”类专业(如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理论课200学时左右),开设化学内容较多的非化工类专业(如环境、材料、冶金等)(160学时左右),也可用于地质、选矿、石油开采等原来只开设普化和物化等学时较少的专业(120学时左右),也可供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一章 物质的聚集状态 第一节 理杨气体 第二节 实际气体 第三节 液体和溶液 第四节 固体 第五节 等离子体及其应用 第二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 原子的量子力学模型 第三节 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与周期律 第四节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第三章 肥学键与晶体结构 第一节 离子键和离子晶体 第二节 共价键与原子晶体 第三节 分子间力、氢键和分子晶体 第四节 金属键和金属晶体 第五节 混合型晶体 第六节 离子极化对晶体性质的影响 第七节 晶体缺陷 第八节 非晶体 液晶 第四章 配位键和配位化合物 第一节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第三节 配合物的应用 第五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一节 序言 第二节 热力学基本概念及术语 第三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四节 定容热、定压热与焓 第五节 热容 第六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一些应用 第七节 热化学概论 第八节 热化学基本数据与反应焓变的计算 第九节 热效应与温度的关系——基尔霍夫方程 第十节 节流膨胀与焦耳-汤姆逊效应 第六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一节 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二节 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 第三节 熵 第四节 熵变的计算 第五节 热力学第三定律 第六节 亥姆霍兹函数和吉布斯函数 第七节 标准摩尔反应吉布斯函数变△rGm 第八节 热力学基本方程 第九节 偏摩尔量 第十节 化学势 第十一节 各种物质的化学势——逸度和活度 第十二节 稀溶液的依数性 第七章 化学平衡与平衡原理 第一节 吉布斯函数变与化学平衡常数 第二节 化学平衡的移动 第三节 有关平衡常数的计算 第四节 酸碱平衡 第五节 配位平衡 第六节 氧化还原平衡 第七节 沉淀溶解平衡 第八章 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及法拉第定律 第二节 离子的迁移数 第三节 电导、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 第四节 电解质的平均离子活度及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 第五节 可逆电池及其电动势的测定 第六节 原电池热力学 第七节 电动势产生的机理 第八节 电极电势 第九节 电极电势和电动势的应用 第十节 浓差电池 第十一节 浓差电池 第十二节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第九章 化学分析法 第一节 分析化学概述 第二节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第三节 滴定分析法概述 第四节 滴定反应和滴定曲线 第五节 滴定终点的确定方法 第六节 滴定分析法的应用 第七节 重量分析法 第十章 相平衡 第一节 相律 第二节 单组分系统的相图 第三节 克拉贝龙-克劳修斯方程 第四节 二组分系统的气液平衡相图 第五节 二组分系统的液固平衡相图 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 第一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 第三节 速率方程的积分形式 第四节 速率方程的建立 第六节 活化能 第七节 复杂反应(复合反应) 第八节 复合反应速率的近似处理法 第九节 链反应 第十节 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第十一节 溶液中的反应 第十二节 光化学 第十三节 催化作用概述 第十二章 界面现象和胶本分散系统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表面张力 第三节 润湿现象——接触角和杨氏方程 第四节 弯曲液面的一些现象 第五节 固体表面上的吸附作用 第六节 溶液表面的吸咐 第七节 胶体系统的制备和性质 第八节 胶体系统的稳定与聚沉 第九节 乳状液 第十三章 单质 第一节 元素的发现、分类及其在自然界的存在 第二节 非金属单质 第三节 金属单质 第十四章 无机化合物 第一节 卤化物 第二节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第三节 硫化物 第四节 含氧酸及其盐 第五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六节 常见离子的鉴定方法 第十五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脂肪烃和脂环烃 第三节 芳香烃 第四节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第五节 卤代烃 第六节 醇、酚、醚 第七节 醛和酮 第八节 羧酸及其衍生物 第九节 硝基化合物和胺 第十节 杂环化合物简介 第十六章 高分子化合物 第一节 高分子化合物概述 第二节 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化学反应 第三节 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与性 第四节 其他重要的高分子化合物 第十七章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 第一节 仪器分析方法简介 第二节 电化学分析法 第三节 光谱分析法 第四节 色谱分析法 第五节 质谱分析法 第六节 扫描电镜显微分析简介 第七节 热分析 第八节 其他分析测试技术简介 第十八章 环境与化学 第一节 大气环境与化学 第二节 水环境与化学 第三节 土壤环境与化学 第四节 生物圈与环境化学
第十九章 材料与化学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金属材料 第三节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四节 有机高分子材料 第五节 复合材料 第六节 纳米材料 第二十章 信息与化学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半导体 第三节 光导纤维 第四节 传感器 第二十一章 能源与化学 第一节 能源与社会进步 第二节 化石燃料 第三节 化学电源 第四节 核能 第五节 氢能 第六节 太阳能 第七节 生物质能
第二十二章 生命与化学 第一节 生命的元素 第二节 生命的物质基础——生物大分子 第三节 新陈代谢 第四节 疾病与药物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