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电力 >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行波故障测距技术
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行波故障测距技术

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行波故障测距技术

资料大小: 6.32 MB
文档格式: PDF文档
资料语言: 简体中文
资料类别: 电力
更新日期: 2020-06-04
下载说明:
推荐信息: 测距   中性   故障   有效   技术

本地下载(30点)  备用下载(30点)

内容简介
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行波故障测距技术
出版时间:2008
内容简介
  《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行波故障测距技术》是一本涉及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线路故障检测原理与技术的专业书籍,用简明的语言演绎行波故障测距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既是一本理论著作,又可作为教材使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行波故障测距技术》分析了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线路故障暂态行波的模量特征以及故障行波在配电线路中的传播特性;提出了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行波故障测距新算法,并首次提出利用配电变压器获取故障暂态行波的新方法;详细研究了各种行波测量互感器的暂态行波传遍特性,为现场有效提取故障行波信号提供理论依据。书中解决了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行波故障测距的诸多关键技术问题,并通过大量现场试验,验证了本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书可供有电力系统自动化理论基础的专业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学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选修教材及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定位现状及评价
1.2.1 主动式故障定位方法
1.2.2 被动式故障定位方法
1.3 本书的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1.3.1 本书主要工作
1.3.2 本书章节安排
第2章 配电线路故障行波暂态特征分析
2.1 行波基本理论
2.1.1 行波的基本概念
2.1.2 波速度与波阻抗
2.1.3 行波的折射与反射
2.1.4 行波在传输过程中的衰耗
2.2 配电线路故障行波模量分析
2.2.1 模量分析基本原理
2.2.2 单相接地故障行波模量分析
2.2.3 短路故障行波模量分析
2.3 行波在混合线路中的传播特性
2.4 行波在线路分支处的传播特性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配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实现方法
3.1 现代行波故障测距基本原理
3.1.1 D型双端行波测距原理
3.1.2 A型单端行波测距原理
3.1.3 E型单端行波测距原理
3.1.4 F型单端行波测距原理
3.2 配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原理的确定
3.3 基于时间中点的双端行波故障测距新方法
3.4 利用故障行波线模分量实现测距
3.4.1 模行波分量特性分析
3.4.2 利用行波线模分量实现测距
3.5 线路末端行波测量信号的选择
3.5.1 行波在线路末端的反射规律
3.5.2 三种双端行波故障测距模式的提出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配电变压器行波传变特性研究
4.1 利用配电变压器获取行波信号的重要性
4.2 故障测距用行波信号分析
4.2.1 行波特征频段的确定
4.2.2 行波有效传变对测量互感器的要求
4.3 变压器行波传变特性分析模型
4.4 配电变压器行波传变特性研究
4.4.1 变压器行波传变特性分析
4.4.2 变压器二次输出上升时间对测距的影响
4.4.3 变压器行波传变性能验证
4.5 三相配电变压器行波传变特征分析
4.5.1 三相配电变压器行波传变特征分析
4.5.2 三相变压器低压侧测距信号的选择
  ……
第5章 配电线路行波测距关键技术研究
第6章 仿真验证
第7章 行波故障测距试验系统及现场验证
第8章 绪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