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交通运输 >道路设计常用数据手册 公路工程常用数据系列手册
道路设计常用数据手册 公路工程常用数据系列手册

道路设计常用数据手册 公路工程常用数据系列手册

资料大小: 5.72 MB
文档格式: PDF文档
资料语言: 简体中文
资料类别: 交通运输
更新日期: 2020-07-13
下载说明:
推荐信息: 手册   常用   数据   设计   道路

本地下载(30点)  备用下载(30点)

内容简介
道路设计常用数据手册
出版时间:2006
丛编项: 公路工程常用数据系列手册
内容简介
  本书收集了国内、外公路建设中大量的数据和资料,将其加工、整理,汇编成常用的数据手册,方便读者查阅。该书充分反映了现行道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全书共八章,内容包括:我国现行公路技术标准一览表,道路材料常用数据,路线设计、路基设计、路面设计、排水设计、路线交又设计、交通工程与沿线设施设计等相关的常用数据。 本书主要供从事道路设计、施工、管理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师生教学参考使用。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公路建设仍将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近年来,公路工程新标准、新规范、新规程,以及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充分反映了我国公路建设的最新成就?为了使工程技术人员能够方便、准确地得到道路设计的常用相关数据、资料,特编写本书以供查阅。 本书以现行标准、规范为依据,在大量收集国内、外公路建设技术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从事道路工程教学、科研、设计、咨询的经历,将有关公路设计的诸多资料与数据汇总、归类、整理,较全面地反映了公路工程中最新的技术数据及有关技术要求。全书共分八部分,内容包括:我国现行公路技术标准一览表;道路材料常用数据;路线设计、路基设计、路面设计、排水设计、路线交又设计、交通工程与沿线设施设计等相关的常用数据等。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和引用了大量相关的技术资料及研究成果,谨向文献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第1章、第4章第4节由湖南大学李群编写,第2章由湖南大学李嘉、贺寒辉编写,第3章、第7章由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贺春晖编写,第4章(4.4节除外)、第5章由湖南大学李嘉编写,第6章由湖南大学杜攀峰编写,第8章由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李永汉编写、全书最后由李嘉定稿。 限于作者水平,书中的差错和不当,敬请读者指正,并将意见寄至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路桥系(邮编410082)。 编者 2006年3月
目录
1 公路现行技术标准
2 道路材料
2.1 基础数据
2.1.1 常用材料基本性质名称及代号
2.1.2 常用材料密度
2.1.3 常用材料线胀系数
2.1.4 方孔筛与圆孔筛对应关系
2.2 石、砂、土
2.2.1 石
2.2.2 砂
2.2.3 土
附录a 土的液限、塑限、塑性指数
地区性经验公式
2.3 水泥、石灰
2.3.1 水泥
2.3.2 石灰
2.4 沥青
2.4.1 粘稠石油沥青的技术标准
2.4.2 液体石油沥青的技术标准
2.4.3 道路用煤沥青技术要求
2.4.4 道路用乳化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2.4.5 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2.5 添加剂和改性材料
2.5.1 水泥混凝土外加剂
2.5.2 沥青改性剂
2.6 工业废料
2.6.1 粉煤灰
2.6.2 煤渣
2.6.3 煤矸石
2.6.4 磷石膏
2.7 钢材
2.7.1 钢筋
2.7.2 钢纤维
2.8 土工合成材料
2.8.1 分类
2.8.2 土工网
2.8.3 有纺土工织物
2.8.4 土工模袋
2.8.5 土工格室
2.8.6 土工加筋带
2.8.7 土工膜
2.8.8 长丝纺粘针刺非织造土工布
2.8.9 短纤针刺非织造土工布
2.8.10 塑料排水板(带)
2.8.11 塑料扁丝编织土工布
2.8.12 长丝机织土工布
2.8.13 裂膜丝机织土工布
2.8.14 塑料土工格栅(gb/t17689-1999)
2.8.15 沥青路面用玻璃纤维土工格栅
附录a 部分国内外土工织物列表
2.9 沥青面层材料
2.9.1 一般沥青混合料
2.9.2 sma
2.9.3 开级配抗滑磨耗层ogfc
附录a 酸性石料抗剥落措施
附录b 国内、外sma级配范围
附录c 透层及粘层
2.10 水泥混凝土面层材料
2.10.1 原材料
2.10.2 普通混凝土
2.10.3 钢纤维混凝土
2.10.4 碾压混凝土
2.10.5 贫混凝土
3 路线设计
3.1 设计基本规定
3.1.1 公路等级
3.1.2 设计车辆外廓尺寸
3.1.3 设计速度
3.1.4 设计交通量
3.1.5 设计小时交通量
3.1.6 服务水平
3.1.7 标准车型与车辆折算系数
3.1.8 路侧干扰因素
3.1.9 高速公路路段通行能力
3.1.10 一级公路路段通行能力
3.1.11 二、三级公路路段通行能力
3.2 路幅组成
3.2.1 路基宽度
3.2.2 车道宽度
3.2.3 中间带
3.2.4 路肩
3.2.5 路拱坡度
3.2.6 公路建筑限界
3.2.7 公路用地范围
3.3 平面设计
3.3.1 直线
3.3.2 圆曲线
3.3.3 回旋线
3.3.4 圆曲线超高
3.3.5 圆曲线加宽
3.3.6 平曲线长度
3.3.7 视距
3.3.8 回头曲线
3.4 纵面设计
3.4.1 路基设计标高
3.4.2 纵坡
3.4.3 坡长
3.4.4 爬坡车道
3.4.5 合成坡度
3.4.6 竖曲线
4 路基设计
4.1 设计基本规定
4.1.1 路基设计洪水频率
4.1.2 护脚、护肩、护坡的襟边宽度
4.1.3 路基干湿类型
4.1.4 路基最小填土高度
4.1.5 路堤稳定性要求
4.1.6 路堑稳定性要求
4.2 一般路基
4.2.1 填方路基
4.2.2 挖方路基
4.2.3 半填半挖路基
4.2.4 高边坡路堤
4.2.5 挖方高边坡
4.2.6 粉煤灰路堤
4.3 路基防护
4.3.1 坡面防护
4.3.2 沿河路基防护
4.4 挡土墙
4.4.1 设计基础数据
4.4.2 各类挡土墙及适用条件
4.4.3 挡土墙与公路相接
4.4.4 挡土墙的一般规定
4.4.5 土压力计算
4.4.6 车辆荷载的计算
4.4.7 基础设计与稳定性计算
4.4.8 重力式、半重力式挡土墙设计
4.4.9 悬臂式、扶壁式挡土墙设计
4.4.10 锚杆挡土墙设计
4.4.11 锚定板挡土墙设计
4.4.12 加筋土挡土墙设计
4.5 特殊路基
4.5.1 滑坡地段路基
4.5.2 软土路基
4.5.3 膨胀土地区路基
4.5.4 黄土地区路基
4.5.5 红黏土与高液限土地区路基
附录a 公路自然区划
附录b 路基干湿类型的划分
附录c 土的密实程度
附录d 岩石分类
附录e 岩质边坡的岩体分类
附录f 路堤稳定性分析
f-1 堤身稳定性、路堤和地基的整体稳定性验算
f-2 路堤沿斜坡地基或软弱层带滑动稳定性验算
附录g 岩体结构面
附录h 挖方边坡稳定性分析
h-1 平面滑动面法
h-2 滑坡稳定性验算
附录i 软土路基稳定性验算
i-1 有效固结应力法
i-2 改进总强度法
i-3 简化bishop法
i-4 jailbu普遍条分法
5 路面设计
5.1 基本数据
5.1.1 汽车参数
5.1.2 交通量平均增长率
5.1.3 路面设计标准轴载
5.1.4 车轮与路面间的摩阻系数
5.1.5 面层类型
5.1.6 路面基层、底基层加宽
5.1.7 路面防冻厚度
5.1.8 路面材料试验最少的试件数量
5.2 路面基层和垫层
5.2.1 基层类型和特点
5.2.2 垫层类型和特点
5.2.3 水泥稳定土
5.2.4 石灰稳定土
5.2.5 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
5.2.6 填隙碎石
5.2.7 级配碎石
5.2.8 级配砾石
5.2.9 排水基层
附录a 基层、垫层材料设计参数
5.3 沥青路面
5.3.1 沥青路面面层类型
5.3.2 沥青路面设计内容
5.3.3 设计指标
5.3.4 路面组合设计
5.3.5 沥青路面厚度设计
附录a 沥青混合料设计参数
附录b 沥青路面组合设计
附录c 新建路面厚度设计
5.4 水泥混凝土路面
5.4.1 设计依据
5.4.2 设计参数
5.4.3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5.4.4 接缝设计
附录a 单层混凝土板厚度计算示例
附录b 钢纤维混凝土板厚度
6 排水设计
6.1 设计频率
6.2 路界地表排水
6.2.1 路面表面排水
6.2.2 中央分隔带排水
6.2.3 路基边坡坡面排水
6.3 路面内部排水
6.3.1 路面内部排水布置及设计要习
6.3.2 沥青混凝土路面内部排水
6.3.3 水泥混凝土路面内部排水
6.4 地下排水
6.5 公路构造物及下穿排水
附录a 拦水带开口式进水口
附录b 缘石开口式进水口的低凹区布置
附录c 格栅式进水口的低凹区布置
附录d 中央分隔带格栅式进水口的低凹区布置
附录e、f 内部排水系统布设(平面)图
附录g 透水性材料渗透系数
7 路线交叉
7.1 平面交叉
7.1.1 各类型平面交叉口的适用场合
7.1.2 交叉口间距
7.1.3 冲突点个数的确定、冲突形式
7.1.4 路面内缘最小半径值
7.1.5 附加车道、变速车道、渐变道的
参考尺寸
7.1.6 坡度和视距要求
7.2 立体交叉
7.2.1 立体交叉口的间距
7.2.2 立体交叉的特点及类型
7.2.3 立体交叉的分级
7.2.4 主道、匝道的技术标准
7.2.5 视距要求
7.2.6 互通式立体交叉中平面交叉设计
8 交通工程与沿线设施
8.1 基本规定
8.2 交通安全设施
8.2.1 交通安全设施使用年限
8.2.2 交通安全设施防腐
8.2.3 指路标志版面尺寸
8.2.4 警告、禁令、指示标志的版面尺寸
8.2.5 标志反光膜等级
8.2.6 标志板材料
8.2.7 标志结构设计与验算时设计风速
8.2.8 标志安装
8.2.9 标线材料与规格
8.2.10 线形诱导标
8.2.11 隔离设施与防落网
8.2.12 防眩板
8.2.13 路侧安全距离
8.2.14 事故严重度
8.2.15 路侧护栏设置
8.2.16 中央分隔带护栏设置
8.2.17 高速公路护栏的防撞等级
8.2.18 高速公路路侧、中央分隔带、桥涵护栏的防撞等级
8.2.19 波形梁护栏的设置高度及埋深
8.2.20 柱式护栏与墙式护栏
8.2.21 防撞垫
8.3 交通服务设施
8.3.1 服务设施设置间距
8.3.2 管理养护设施各项指标
8.4 交通管理设施
8.4.1 收费设施的设计年限
8.4.2 收费车道数
8.4.3 收费车道宽度
8.4.4 收费岛的宽度与长度
8.4.5 收费车道的建筑限界
8.4.6 收费广场设置位置
8.4.7 收费广场的路面
8.4.8 收费广场平面布置
8.4.9 收费站地下通道
8.4.10 收费天棚
8.4.11 收费广场横向预埋管线
8.4.12 公路隧道交通工程等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