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综合书籍 >马克思主义国家、社会、个人关系理论视角下的中国社会治理研究 殷树凤著 2017年版
马克思主义国家、社会、个人关系理论视角下的中国社会治理研究 殷树凤著 2017年版

马克思主义国家、社会、个人关系理论视角下的中国社会治理研究 殷树凤著 2017年版

资料大小: 34.51 MB
文档格式: PDF文档
资料语言: 简体中文
资料类别: 综合书籍
更新日期: 2023-05-09
下载说明:
推荐信息: 视角   治理   马克思主义   中国社会   理论

本地下载(5点)  备用下载(5点)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国家、社会、个人关系理论视角下的中国社会治理研究
作者: 殷树凤著
出版时间:2017年版
丛编项: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获得了巨大进步,但同时新的社会阶层产生,新的社会问题不断显现。为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提出,要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必须“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马克思主义国家、社会、个人关系理论视角下的中国社会治理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研究丛书》即由此出发,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国家、社会和个人”三元分析视角,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成都经验、深圳经验、鹰潭经验”等,系统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理论的中国化进程,以及中国社会治理诸多模式的经验与教训,探讨了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理念与实践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由
一、社会治理理念的正式提出
二、深化改革的必经之路: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
三、推进社会治理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作为主导理论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社会学语境中的社会治理研究及其局限
二、案例实践研究中对社会治理理念的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中的社会治理研究
第三节 基本理论与理念
一、社会治理理念的核心范畴
二、“国家、社会、个人”视野下的社会治理理念
三、相关概念辨析
第四节 本书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本研究课题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国家、社会、个人”理论的历史源流与现实意义
第一节 马克思对自由主义社会理论的超越
一、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和社会理论的扬弃
二、马克思对“国家、社会和个人关系”的界定和探讨
三、马克思社会理论的深刻洞见
第二节 恩格斯对马克思社会理论的发展
一、社会发展阶段论:国家和社会的消长问题
二、社会发展中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三、东方国家的社会发展问题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之后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
一、列宁与葛兰西对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修正
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与社会主义事业的挫折
三、全球化时代的挑战与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回归

第三章 社会治理理念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中国化历程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一、中国近代的社会结构巨变与救亡思想的兴起
二、以革命再造社会:中国共产党的定位与先锋队的历史意涵
三、毛泽东对中国社会发展历程的理解及其影响
第二节 新阶段的国家、社会和个人关系的多元挑战
一、邓小平对国家、社会、个人关系的重新定位
二、江泽民时期的改革:国家、社会、个人关系的规范化
第三节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初步探索
一、胡锦涛时期中国的社会发展成就、挑战及应对
二、十八大以来的社会治理探索
第四节 社会革命、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的历史使命回顾
一、社会发展条件与社会政策的相关性
二、对不同阶段的成就和问题分析:从辩证法的视角出发

第四章 国家、社会、个人关系与当代社会治理理念
第一节 全球化时代的社会困境
一、资本全球化带来普遍的社会分化
二、信息全球化急剧放大社会矛盾
第二节 中国面临的现实挑战
一、国家在全球化时代的双重使命及其矛盾性
二、全球化时代需要重新定义社会边界
第三节 社会治理作为中国深化改革的重点方向
一、社会治理是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
二、社会治理是执政党保持执政合法性的现实任务
第四节 社会治理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系统工程
一、理论上的系统化
二、实践上的系统化
三、社会治理具体方法的系统化

第五章 国家、社会、个人关系及中国社会治理实践
第一节 社会治理的不同模式:以不同区域国家、社会、个人三元主体的发育程度为基础
一、我国东、中、西部面临的不同社会问题
二、我国东、中、西部具有不同的现实资源
第二节 社会治理的“深圳经验”:社会、国家与自主个体的互动与协调
一、深圳的现实挑战: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资源分配难题
二、深圳社会治理经验的几个面向
三、深圳社会治理经验的理论内涵
第三节 社会治理的“成都经验”:快速成长期的社会力量需要国家的合理引导
一、成都的困境:城市化、工业化红利的分配难题
二、成都社会治理经验的几个方面
三、“成都经验”的理论内涵:经济发展的共同富裕模式探索
第四节 社会治理的“鹰潭经验”:社会性资源缺失条件下国家对个体的组织和维护
一、鹰潭农村社会问题的代表性:人口流出地的社区组织空心化
二、鹰潭社会治理经验的几个方面
三、“鹰潭经验”的理论内涵:农村地区的社会建设不能脱离政府的扶持
四、“鹰潭经验”小结: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作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可能性

第六章 当代中国社会治理与和谐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第一节 社会治理理念的提出:探索国家、社会和个人关系良性互动运行机制
一、社会治理理念是对“和谐社会”观念的现实化和具体化
二、社会治理理念的核心任务在于探索国家、社会和个人关系良性互动运行机制
三、社会治理理念包含了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社会和个人关系视角的遵循与发展
第二节 社会治理理念标示了中国未来的改革方向
一、执政党与政府的主要任务将从发展经济转向社会治理
二、进一步强化企业与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
三、我国公民自主意识的培育需要马克思主义思想资源的滋养
第三节 社会治理现实探索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方式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背景下的社会分化挑战
二、社会主义的必要性:重整分裂的利益格局与社会思潮
三、社会主义的可能性:中国社会治理实践对个人、社会和国家角色的重新定义
四、全球化时代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前景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