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公司治理的契约分析:基于企业合作效率的研究
公司治理的契约分析:基于企业合作效率的研究

公司治理的契约分析:基于企业合作效率的研究

资料大小: 9.28 MB
文档格式: PDF文档
资料语言: 简体中文
资料类别: 管理学
下载说明:
推荐信息: 契约   基于   治理   效率   合作

本地下载(30点)  备用下载(30点)

内容简介
公司治理的契约分析:基于企业合作效率的研究
出版时间:2006
内容简介
  企业是资本、劳动、管理和技术等不同要素所有者通过契约联结而成的有机整体。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要素所有者相互合作能够创造出合作剩余,因此,合作剩余的创造与分配是企业的核心问题。公司治理的目标就是促进要素所有者之间由非合作博弈转变为合作博弈以提高企业合作效率。既然企业可以看作是一组契约关系,就可以从契约治理来理解公司治理。从契约的角度来看,治理机制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明确契约关系的治理和弹性治理。对于明确契约关系的治理来说,治理效率就在于契约的有效履行;对于弹性治理来说,治理效率主要在于剩余权利的合理配置。二者的有机结合构成公司治理效率的基础。企业家是企业契约的中心合约人,是各种要素的协调者和组织者,推动合作剩余的创造是企业家的基本职能。企业家与投资者的合作是企业合作剩余创造的必要条件,企业家与劳动者的合作就是合作剩余创造的核心内容,制度环境是企业合作效率实现的保证。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的动机和意义
 1.2 企业契约理论与公司治理理论研究综述
  1.2.1 企业契约理论研究综述
  1.2.2 公司治理理论研究综述
 1.3 本书的思路、框架结构和可能的创新之处
  1.3.1 本书的研究思路和框架结构
  1.3.2 本书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合作剩余与合作博弈
 2.1 企业的契约性质与企业契约的主体
  2.1.1 企业的契约性质及其主要特征
  2.1.2 企业契约的主体
 2.2 企业合作剩余的创造与分配
  2.2.1 合作剩余的创造
  2.2.2 合作剩余的分配
 2.3 企业契约主体的合作博弈关系
  2.3.1 非合作博弈与合作博弈
  2.3.2 博弈中的两难困境
  2.3.3 合作博弈与组织均衡
  2.3.4 非合作博弈向合作博弈转变的条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契约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3.1 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和公司治理目标的选择
  3.1.1 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
  3.1.2 公司治理的目标选择
 3.2 完全契约、不完全契约与契约的治理功能
  3.2.1 完全契约与不完全契约
  3.2.2 契约不完全的理论基础
  3.2.3 契约的治理功能
 3.3 公司治理效率:从契约视角的分析
  3.3.1 契约的履行效率
  3.3.2 剩余权利的配置效率
  3.3.3 企业契约主体的合作效率
 3.4 单边治理、共同治理和关系契约治理
  3.4.1 单边治理不能实现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激励
  3.4.2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及其局限性分析
  3.4.3 关系契约治理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企业家与企业
 4.1 企业家内涵的界定
  4.1.1 企业家理论的发展及简要评述
  4.1.2 企业家的内涵
  4.1.3 企业家和经营者的联系和区别
 4.2 企业家是企业组织的创造者和中心合约人
  4.2.1 企业家是企业组织的设计者和创造者
  4.2.2 企业家是企业组织的中心合约人
  4.2.3 企业家权力的配置及其来源
 4.3 企业家行为是企业团队合作的核心
  4.3.1 企业家的创新行为
  4.3.2 企业家的管理协调行为
  4.3.3 企业家的道德风险行为
 4.4 企业家的约束和激励
  4.4.1 报酬激励机制
  4.4.2 市场的约束和激励
  4.4.3 管理团队内部的约束和激励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企业家与投资者
 5.1 企业家与投资者合作的条件
  5.1.1 投资者参与合作的条件
  5.1.2 企业家参与合作的条件
  5.1.3 企业家和投资者之间融资契约的主要类型
 5.2 股权融资契约与股东治理
  5.2.1 企业组织形式的演进与股权融资结构的变迁
  5.2.2 股权融资中的股东和企业家的利益冲突
  5.2.3 企业控制权的配置与董事会的治理功能
  5.2.4 接管的威胁和代理权的竞争
  5.2.5 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与局限
 5.3 债务融资契约与债权人治理
  5.3.1 债务融资契约中存在的利益冲突
  5.3.2 标准债务契约中的债权人治理
  5.3.3 企业控制权的相机转移和债权人治理
  5.3.4 债权人治理机制的完善
 5.4 企业家对外部投资者的投资激励
  5.4.1 逆向选择对企业家和投资者合作关系的影响
  5.4.2 融资结构的选择与企业家对外部投资者的投资激励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企业家与劳动者
 6.1 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和劳动契约的不完全性
  6.1.1 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
  6.1.2 劳动契约的不完全性
 6.2 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关系型团队与企业控制权的分配
  6.2.1 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和关系型团队的形成
  6.2.2 知识的积累与企业合作博弈关系的动态调整
  6.2.3 基于知识分散性的企业控制权分配
 6.3 长期劳动契约与关系契约治理
  6.3.1 长期劳动契约与契约主体的重复博弈
  6.3.2 长期劳动契约下的关系契约治理
  6.3.3 声誉机制与关系契约治理的有效性分析
 6.4 我国劳动关系的现状与劳动者权益保护
  6.4.1 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的现状
  6.4.2 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完善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合作效率实现的制度保证
 7.1 信任机制与合作关系的建立
  7.1.1 基于信誉的信任是合作关系的基础
  7.1.2 基于制度的信任是合作关系的保证
  7.1.3 信任范围与合作效率
 7.2 法律制度、投资者保护和投资者信任的确立
  7.2.1 法律制度与投资者保护
  7.2.2 投资者法律保护的实质是建立投资者对市场和企业的信任
  7.2.3 集中所有权是投资者保护弱化的适应性反应
  7.2.4 投资者保护与公司治理模式的国际差异
  7.2.5 转轨经济中投资者法律保护的完善
 7.3 社会道德规范的作用及系统性建设
  7.3.1 社会道德规范的治理功能
  7.3.2 社会道德规范在促进企业合作效率中的作用
  7.3.3 社会道德规范的系统性建设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全书的总结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