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历史 >历史的进退:晚近旧事与集体记忆
历史的进退:晚近旧事与集体记忆

历史的进退:晚近旧事与集体记忆

资料大小: 11.86 MB
文档格式: PDF文档
资料语言: 简体中文
资料类别: 历史
更新日期: 2023-06-03
下载说明:
推荐信息: 晚近   旧事   进退   记忆   集体

本地下载(40点)  备用下载(40点)

内容简介
历史的进退:晚近旧事与集体记忆
作 者: 雷颐
出版时间:2009
内容简介
  丧失了记忆,人将变得比空气还轻。本书分为帝国斜阳、今昔人物、不是故事、公共空间四辑,追思近代中国步履蹒跚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历程,品评古今人物,反省不堪回首的集体运动,纵议如地震及矿难等引人深思的社会事件。清政府如何“制造”革命党,李鸿章垂暮之年怎样东山再起,历次群众运动的种种荒诞不经,矿难与工会的关系……作者一如既往,以强烈的问题意识,串联起历史与现实。沉入历史,乃是为从历史中寻求智慧,从历史中找寻解决当下问题的钥匙;横议时事,因为多了一分历史的维度与眼光,分析问题免了就事论事,层次随之丰富。作者尤其关注集体记忆的形成,着力从文本历史的宏大叙事中,留存个体鲜活的私历史,填补历史的空白。
目录
帝国斜阳
同文馆之争——“特殊性”与“普适性”的初次激辩
“柔远”与普世价值
为清廷打工的美国外交官
被打出来的“海军司令部”
天津教案的隐喻
晚清的两次“行政改革”
何以“激进”
清廷“制造”革命党
今昔人物
李鸿章的最后时光
吾爱孔子,吾尤爱真理
梁启超与哈耶克
莫把讽刺当赞扬——李大钊曾赞扬辜鸿铭?
“不采蘋花即自由”的意义
“还我头来”陈虞孙
“疑”重于“信”张中行
一身跨两代——阅读陈乐民
不是故事
公园故事
“万岁”故事
“声音”故事
麻雀故事
层层剥笋法
可如实回答
早请示,晚汇报
曾经这样“表演”
轰动全国的“芦苇”
“军”、“队”的命运
避免体制性荒诞
“突出政治”变形记
“文革”三震与汶川之震
通海地震与刘心武的“亏心事”
真正属于自己的歌
电子音乐小风波
后现代批评与中国国情
公共空间
最怕无社会
矿难与工会
“社会”与“社会和谐”
交通拥堵与公共空间分配
从恒和的信用说起
“帝国民主”的结局
西南联大传奇的生成与接续
大学的学术标准与自主性
尽管言“汉”,未可称“国”
漂亮的脸蛋与大米
《越狱》背后
语言冲突与社会鸿沟
“和平大战”与“和平崛起”
刘翔退赛与体育话语的转变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