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医药 >面向21世纪高等医药院校精品课程教材 心电图学教程 潘大明 主编 2008年版
面向21世纪高等医药院校精品课程教材 心电图学教程 潘大明 主编 2008年版

面向21世纪高等医药院校精品课程教材 心电图学教程 潘大明 主编 2008年版

资料大小: 78.64 MB
文档格式: PDF文档
资料语言: 简体中文
资料类别: 医药
更新日期: 2021-09-09
下载说明:
推荐信息: 心电图   教程   主编   大明   2008

本地下载(30点)  备用下载(30点)

内容简介
心电图学教程
作者:潘大明 主编
出版时间:2008年版
丛编项: 面向21世纪高等医药院校精品课程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三篇:第一篇是心电图学基础部分,是理论课必讲内容;第二篇是心电图学提高部分,部分章节是理论课必讲的,还有部分章节是学生自学内容;第三篇是心电向量图学,是理论课必讲内容。在附录中有心电图机的操作,供学生实验课时参考,还有心电图模拟考试题并附有参考答案(内容均在本书范围之内),供学生考前参考。若使用本书者具有一定的心电图知识,可以先做一遍试题,以便了解差距所在。基本概念及诊断标准是本书的重点内容。心电学理论日新月异,发展迅速,因此也期望使用本书者对书中的错误及不足之处予以指正。在本书完成之际,感谢学院综合实验室袁萍老师在绘图及资料整理方面给予的诸多帮助。感谢河南省漯河市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漯河市中医院心电图室潘二明大夫提供了心电向量图。
目录
第一篇 心电图学(基础部分)
第一章 心电图基本知识
第一节 心电产生原理
一、心肌细胞膜电位的形成
二、动作电位的形成及时相
三、心肌的自律性
四、心肌的兴奋性
五、电偶及容积导电的概念
六、综合心电向量
第二节 心脏的传导系统
一、窦房结
二、结间束
三、房室结
四、厉室束
五、束支及分支
六、浦肯野纤维
第二章 心电图导联及心电图波形产生原理
第一节 心电图导联
一、常用导联
二、其他导联
三、导联轴
四、常规导联的划分
第二节 心电图波形产生原理
一、立体心电向量环的投影
二、平均心电轴
三、钟向转位
第三章 正常心电图
第一节 心电图的测量方法
一、心电图记录纸的组成
二、心率的测量
三、各波段时间与电压的测量
第二节 心电图各波段的命名及正常范围
一、P波
二、P-R间期
三、P-R段
四、QRS波群
五、J点
六、ST段
七、T波
八、Q-T间期
九、U波
第三节 正常小儿心电图
一、心率
二、窦性P波
三、P-R间期
四、QRS波群
五、ST段
六、T波
七、Q-T间期
附:心电图各波在常规十二导联的方向
第四章 心房扩大与心室肥大
第一节 心房扩大
一、右心房扩大
二、左心房扩大
三、双侧心房扩大
第二节 心室肥大
一、左心室肥大
二、右心室肥大
三、双侧心室肥大
第五章 心肌缺血
第一节 心肌缺血心电图表现
一、ST段异常
二、T波异常
三、U波倒置
第二节 心绞痛发作时的心电图改变
一、典型心绞痛心电图改变
二、变异型心绞痛心电图改变
三、典型与变异型心绞痛临床及心电图鉴别要点
第三节 心电图负荷试验
一、Master二级梯运动试验
二、平板运动试验
三、踏车运动试验
四、双嘧达莫(潘生丁)试验
五、异丙基肾上腺素试验
第四节 其他试验及检查方法
一、普萘洛尔(心得安)试验
二、动态心电图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第六章 急性心肌梗死
第一节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形式
一、缺血型心电图改变
二、损伤型心电图改变
三、坏死型心电图改变
第二节 急性心肌梗死的分类、演变与定位
一、急性心肌梗死的分类
二、急性心肌梗死的演变
三、急性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
第三节 不典型心肌梗死
一、右心室心肌梗死
二、持续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
三、陈旧性心肌梗死
四、心肌梗死时的其他现象
第七章 其他心肺疾病心电图
第一节 心肌炎
一、病理生理基础
二、心电图改变
三、鉴别诊断
四、临床联系
第二节 原发性心肌病
一、病理生理基础
二、心电图表现
三、鉴别诊断
四、临床联系
第三节 急性心包炎
一、病理生理基础
二、心电图表现
三、鉴别诊断
四、临床联系
第四节 急性肺栓塞
一、病理生理基础
二、心电图表现
三、鉴别诊断
四、临床联系
第五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一、病理生理基础
二、心电图改变
三、鉴别诊断
四、临床联系
第六节 右位心
一、病理生理基础
二、心电图表现
三、鉴别诊断
四、临床联系
第八章 药物及电解质紊乱对心电图的影响
第一节 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
一、洋地黄类药物
二、抗心律失常药物
第二节 电解质紊乱对心电图的影响
一、血钾对心电图的影响
二、血钙对心电图的影响
三、血钠、血镁对心电图的影响
第九章 心律失常
第一节 心律失常分类
一、激动形成异常
二、激动传导异常
三、激动形成异常和激动传导异常并存
第二节 心律失常的分析方法
一、合格的心电图记录
二、心律失常分析步骤
三、心律失常的诊断原则
第三节 梯形图及其应用
一、缩写字母及常用符号
二、梯形图绘制方法
三、常见心律失常的梯形图表示方法
第十章 窦性心律失常
第一节 窦性心律
第二节 一般性窦性心律失常
一、窦性心动过速
二、窦性心动过缓
三、窦性心律不齐
四、窦房结内游走性节律点
第三节 临床意义较严重的窦性心律失常
一、窦性停搏
二、窦房阻滞
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第十一章 期前收缩
第一节 与期前收缩相关的术语及产生机制
一、与期前收缩相关的术语
二、期前收缩的产生机制
第二节 不同部位的期前收缩
一、室性期前收缩
二、房性期前收缩
三、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
四、窦性期前收缩
第三节 特殊类型室性期前收缩
一、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
二、多形性室性期前收缩
三、特宽型室性期前收缩
四、特矮型室性期前收缩
五、成对性室性期前收缩
六、RonT型室性期前收缩
第四节 室性期前收缩的定位诊断与分级
一、室性期前收缩的定位诊断
二、室性期前收缩的分级
第十二章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第一节 位于心房的室上性心动过速
一、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
二、房性心动过速
第二节 位于房室交接区的室上性心动过速
一、房室交接区自律性心动过速
二、房室交接区折返性心动过速
第三节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一、顺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二、逆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第十三章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
第一节 心房扑动
一、心房扑动分型
二、特殊类型的心房扑动
三、心房扑动产生机制
第二节 心房颤动
一、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表现
二、心房颤动分型
三、心房颤动产生机制
第十四章 逸搏、逸搏心律及加速的异位心律
第一节 逸搏
一、房性逸搏
二、房室交接区性逸搏
三、室性逸搏
第二节 逸搏心律
一、房性逸搏心律
二、房室交接区性逸搏心律
三、室性逸搏心律
第三节 加速的异位心律
一、加速的房性心律
二、加速的交接性心律
三、加速的室性心律
第四节 反复搏动及逸搏一夺获性搏动
一、反复搏动
二、逸搏一夺获性搏动
第十五章 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第一节 室性心动过速
一、心电图诊断
二、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类型
第二节 心室扑动与颤动
一、心室扑动
二、心室颤动
第十六章 心室预激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典型心室预激
一、心电图表现
二、心室预激的特殊表现形式
三、旁路位置与心室预激分型
四、心室预激并发快速型心律失常
五、心室预激的鉴别诊断
第三节 其他心室预激
一、短PR综合征
二、变异型心室预激
第十七章 房室阻滞
第一节 心电图表现及发生机制
一、心电图表现
二、发生机制
第二节 根据希氏束电图进行阻滞部位定位
一、正常希氏束电图
二、房室阻滞部位的定位
三、临床意义
第十八章 心室内阻滞
第一节 单侧束支阻滞
一、左束支阻滞
二、左束支分支阻滞
三、右束支阻滞
第二节 双侧束支阻滞
一、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二、右束支合并左前分支阻滞
三、右束支合并左后分支阻滞
四、交替性左、右束支阻滞
五、心室内三支阻滞
六、其他心室内阻滞
第三节 间歇性束支阻滞
一、心率增快时出现的束支阻滞
二、心率减慢时出现的束支阻滞
第四节 束支阻滞合并其他心电图改变及预后与治疗
一、束支阻滞合并其他心电图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