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临床医学影像学 周伟生 编著 2009年版
临床医学影像学 周伟生 编著 2009年版

临床医学影像学 周伟生 编著 2009年版

资料大小: 184.95 MB
文档格式: PDF文档
资料语言: 简体中文
资料类别: 医药
下载说明:
推荐信息: 编著   临床   医学影像   周伟生   2009

本地下载(30点)  备用下载(30点)

内容简介
临床医学影像学
作者:周伟生 编著
出版时间:2009年版
内容简介
  根据中医院校的课程设置《临床医学影像学》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医学影像学的内容,二是心电图学的内容。依据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编写的统一要求,本书编写的指导思想为:在系统、全面介绍医学影像学(及心电图)知识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药临床实际需要,重点介绍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观点,以及常见疾病临床诊治的操作方法,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诊疗技能;同时,将影像表现(及心电图)与中医辨证,中医药介入治疗等内容纳入到教材中,力求引导中医药研究生在医学影像(及心电图)与中医药研究方面的思考和发掘,更好地促进中医药学的发展。本教材以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为编写原则,一切从临床实际出发,使学生建立和提高阅片、看图的思维模式和临床动手能力。教材共分五篇,主要介绍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的发展,X线、CT与MRI诊断,超声诊断,介入放射技术,以及心电图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医学影像学和心电图学是两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教材编写中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将超声诊断从影像诊断中分离出来,单列成篇;介入放射选择中医优势病种,重点突出治疗部分,为了便于学习,亦单列成篇。X线、CT和MRI诊断涉及全身各个系统疾病,由于课时和篇幅的限制,选择了各系统中一些常见病及疑难病证进行介绍,以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病例分析一节,引入精选的病例和图片资料,注重图文并茂,更便于理解。考虑到心电图不属于医学影像学的范畴,故设附篇,既有别于医学影像学,又适宜教学需要。每章后围绕本章重点、难点和热点,列出课题思考等相关内容,期盼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本教材适用于中医临床医学、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也适用于其他临床、教学、科研的中医药工作者参考。
目录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及其发展
  第一节 X线、CT、MRI及其发展
  一、X线及X线成像原理
  二、计算机体层成像
  三、磁共振成像
  第二节 核医学及其发展
  一、核医学的定义、内容、特点
  二、核医学的放射性药物
  三、核医学仪器
  四、核医学的发展
 第三节 介入放射学及其发展
  一、介入放射学成为临床三大诊疗技术之一
  二、介入放射学将与多学科技术结合成为研究热点
  三、逐步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介入放射学体系
  第四节 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一、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的定义
  二、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的组成
  三、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的原理及功能
  四、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的优势和限度
  五、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的安全性
 第二章 医学影像检查方法的选择和图像分析
  第一节 影像检查方法的优选原则
  第二节 影像图像阅读的原则
  第三节 影像图像分析的步骤
 第三章 医学影像与中医药学
  第一节 医学影像与中医药学结合的理论探讨
  第二节 医学影像与中医药学结合的研究思路
  第三节 医学影像与中医学结合在中医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第二篇 X线、CT、MRI诊断
 第四章 呼吸系统
  第一节 影像检查方法
  一、X线检查
  二、CT检查
  三、MRI检查
  第二节 疾病影像诊断
  一、慢性阻塞性肺病
  二、肺炎
  三、肺结核
  四、肺间质纤维化
  五、肺癌
 第五章 循环系统
  第一节 影像检查方法
  一、X线检查
  二、CT与MRI检查
  三、心血管造影
  第二节 疾病影像诊断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二、肺源性心脏病
  三、主动脉夹层
  四、肺动脉栓塞
  五、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第六章 消化系统
  第一节 影像检查方法
  一、X线检查
  二、CT检查
  三、MRI检查
  第二节 疾病影像诊断
  一、食管癌
  二、胃癌
  三、结肠癌
  四、肝硬化
   ……
 第七章 泌尿系统与肾上腺
 第八章 生殖系统及乳腺
 第九章 骨关节系统
 第十章 头颈及中枢神经系统
第三篇 超声诊断
 第十一章 超声概述
 第十二章 疾病诊断
第四篇 介入放射
 第十三章 介入诊疗技术
 第十四章 疾病介入治疗
附篇 心电图诊断
 第十五章 心电图诊断概述
 第十六章 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
 第十七章 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