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医药 >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熊大经 主编 2008年版
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熊大经 主编 2008年版

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熊大经 主编 2008年版

资料大小: 129.82 MB
文档格式: PDF文档
资料语言: 简体中文
资料类别: 医药
更新日期: 2021-10-28
下载说明:
推荐信息: 主编   中医   喉科学   鼻咽   熊大经

本地下载(30点)  备用下载(30点)

内容简介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作者:熊大经 主编
出版时间:2008年版
丛编项: 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
内容简介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按照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编写指导思想的精神,由精编教材编审委员会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共同组织,在对统编五版及其他各版《中医耳鼻喉科学》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编写的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供全国各中医药院校的各专业使用。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临床学科,历史沉淀出丰富的、至今仍有强大生命力的理论及临床经验;同时,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由于其学科的特殊性,具有“孔小、洞深、窦道狭窄”的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现代科学技术已非常自然地融入到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之中,使本学科日臻完善,并有效地指导临床。本教材在五版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临床及教学实际略有调整。全书共分为11个部分:第一章对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概念及发展简史作了一简要介绍;第二、第四、第六、第八章,分别论述了耳、鼻、咽喉、口齿的生理功能、与脏腑经络的关系、病因病机及其辨证要点、常见治法;第三、第五、第七、第九章,分别论述了耳、鼻、咽喉、1:3齿科的常见疾病;第十章简要论述了中医耳鼻咽喉科的常见肿瘤。将耳、鼻、咽喉、口齿的应用解剖及检查法、耳鼻咽喉科西医常用治疗方法等内容均放入附篇。随着疾病谱的变化,本着突出中医优势病种的宗旨,本教材在五版教材载列疾病的基础上,略有增删。鼻科部分增加鼻干、杨梅鼻烂;咽喉科部分增加喉咳、鼾眠、烂喉丹痧、杨梅喉疳、声疲。所有疾病的定义均根据最新的中医病名定义规范界定,涵盖了病因、病位、临床表现三要素。另外,针对以往各版教材中某些有争议或欠妥之处进行了仔细的查阅及修正。
目录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耳科总论
  第一节耳的生理功能
  第二节 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第三节 耳病的病因病机
  第四节 耳病的辨证
  第五节 耳病的防治
  第三章 耳科各论
  第一节 耳疖、耳疮
  第二节 旋耳疮
  第三节 耳瘘
  第四节 耳郭痰包(附:断耳疮)
  第五节 耳胀耳闭
  第六节 脓耳
  第七节 脓耳变证
  第八节 耳鸣耳聋
  第九节 耳眩晕
  第十节 异物入耳
  第十一节 耵耳
  第四章 鼻科总论
  第一节 鼻的生理功能
  第二节 鼻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第三节 鼻病的病因病机
  第四节 鼻病的辨证
  第五节 鼻病的防治
  第五章 鼻科各论
  第一节 鼻疗
  第二节 鼻疳
  第三节 伤风鼻塞
  第四节 鼻窒
  第五节 鼻槁
  第六节 鼻干
  第七节 鼻鼽
  第八节 鼻渊
  第九节 鼻息肉
  第十节 鼻衄
  第十一节 鼻异物
  第十二节 鼻损伤
  第十三节 杨梅鼻烂
  第六章 咽喉科总论
  第一节 咽喉的生理功能
  第二节 咽喉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第三节 咽喉的病因病机
  第四节 咽喉病的辨证
  第五节 咽喉病的防治
  第七章 咽喉科各论
  第一节 喉痹
  第二节 乳蛾
  第三节 喉痈
  第四节 喉癣
  第五节 喉痦
  第六节 声疲
  第七节 急喉风
  第八节 白喉
  第九节 鼾眠
  第十节 骨鲠
  第十一节 梅核气
  第十二节 喉咳
  第十三节 烂喉丹痧
  第十四节 杨梅喉疳
  第八章 口齿科总论
  第九章 口齿科各论
  第十章 耳鼻喉科常见肿瘤
  附篇
  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