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物理诊断学 第二版 马明信,杨昭徐 主编 2009年版
物理诊断学 第二版 马明信,杨昭徐 主编 2009年版

物理诊断学 第二版 马明信,杨昭徐 主编 2009年版

资料大小: 129.1 MB
文档格式: PDF文档
资料语言: 简体中文
资料类别: 医药
下载说明:
推荐信息: 主编   诊断   物理   第二   马明信

本地下载(30点)  备用下载(30点)

内容简介
物理诊断学 第二版
作者:马明信,杨昭徐 主编
出版时间:2009年版
内容简介
  《物理诊断学(第2版)》是针对高等医学院校5年制本科学生编写的《物理诊断学》教科书。物理诊断学》是一门临床医学的人门课程,是由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一门必修的桥梁课。本教材自第一版出版至今已经有5年多了,在5年多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得到了较好的评价,并于2006年人选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物理诊断学(第2版)》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全书共分五篇,内容包括:常见症状;问诊;体检诊断;辅助检查;病历书写与诊断方法等。
目录
绪论
第一篇 常见症状
第一章 发热
一、病因
二、发生机制
三、临床特点
四、诊断思路
第二章 呼吸困难
一、病因、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
二、诊断思路
第三章 咳嗽与咳痰
一、病因、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
二、诊断思路
第四章 咯血
一、病因、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
二、诊断思路
第五章 胸痛
一、病因、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
二、诊断思路
第六章 发绀
一、病因、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
二、诊断思路
第七章 心悸
一、病因、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
二、诊断思路
第八章 水肿
一、病因、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
二、诊断思路
第九章 吞咽困难
一、发生机制
二、病因
三、临床特点
四、诊断思路
第十章 恶心与呕吐
一、发生机制
二、病因
三、诊断思路
第十一章 呕血与便血
一、临床特点
二、病因
三、诊断思路
第十二章 腹痛
一、发生机制
二、病因
三、各类急性腹痛临床特点
四、诊断思路
第十三章 腹泻
一、病因
二、发生机制
三、诊断思路
第十四章 便秘
一、病因
二、发生机制
三、临床特点
四、诊断思路
第十五章 黄疸
一、胆红素的正常代谢
二、黄疸的分类
三、病因和发生机制
四、各类黄疸主要特征
五、诊断思路
第十六章 皮肤黏膜出血
一、病因、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
二、诊断思路
第十七章 尿频、尿急与尿痛
一、病因、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
二、诊断思路
第十八章 血尿
一、病因、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
二、诊断思路
第十九章 无尿、少尿与多尿
一、病因、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
二、诊断思路
第二十章 尿失禁
一、病因、发生机制
二、诊断思路
第二十一章 尿潴留
一、病因、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
二、诊断思路
第二十二章 腰背痛
一、病因、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
二、诊断思路
第二十三章 关节痛
一、病因、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
二、诊断思路
第二十四章 头痛
一、病因、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
二、诊断思路
第二十五章 肥胖
一、病因、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
二、诊断思路
第二十六章 消瘦
一、病因、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
二、诊断思路
第二十七章 眩晕
一、病因、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
二、诊断思路
第二十八章 晕厥
一、病因、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
二、诊断思路
第二十九章 抽搐与惊厥
一、病因、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
二、诊断思路
第三十章 意识障碍
一、病因、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
二、诊断思路
第二篇 问 诊
第一章 问诊的重要性
第二章 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第三章 问诊的内容
第三篇 体检诊断
第一章 基本检查法
第一节 视诊
第二节 触诊
一、触诊方法
二、触诊注意事项
第三节 叩诊
一、叩诊方法
二、叩诊注意事项
三、叩诊音
第四节 听诊
一、听诊方法
二、听诊注意事项
第五节 嗅诊
第二章 一般检查
第一节 全身状态检查
一、性别
二、年龄
三、生命征
四、发育与体型
五、营养状态
六、意识状态
七、语调与语态
八、面容与表情
九、体位
十、姿势
十一、步态
第二节 皮肤检查
一、颜色
二、湿度与出汗
三、弹性
四、皮疹
五、皮肤脱屑
六、紫癜
七、蜘蛛痣与肝掌
八、水肿
九、皮下结节
十、瘢痕
十一、毛发
第三节 淋巴结检查
一、正常表浅淋巴结
二、表浅淋巴结的检查(包括检查顺序、内容及方法)
三、临床常见的淋巴结肿大
第三章 头部检查
一、头发
二、头皮
三、头颅
四、颜面及其器官
第四章 颈部检查
一、颈部外形
二、颈部皮肤
三、颈部的姿势与运动
四、颈部分区
五、颈部肿块
六、颈部血管
七、甲状腺
八、气管
第五章 胸部的检查
第一节 胸部解剖和呼吸生理
一、胸部解剖
二、呼吸生理
第二节 胸部的体表标志
一、骨骼标志
二、自然陷窝和分区
三、人工划线
第三节 肺和胸膜
一、视诊
二、触诊
三、叩诊
四、听诊
第四节 乳房
一、视诊
二、触诊
三、乳房的常见病变
第五节 呼吸系统病征分析
一、肺实变
二、肺不张
三、肺气肿
四、胸腔积液
五、气胸
六、胸膜肥厚
第六节 心脏检查
一、视诊
二、触诊
三、叩诊
四、听诊
第七节 血管检查
一、视诊
二、触诊
三、听诊
四、血压
第八节 循环系统病征分析
一、二尖瓣狭窄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
三、主动脉瓣狭窄
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五、心包积液
六、心力衰竭
第六章 腹部检查
第一节 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
一、体表标志
二、腹部分区
第二节 腹部视诊
一、腹部外形
二、皮肤与腹壁外观
三、呼吸运动
四、胃肠型和蠕动波
五、上腹部搏动
第三节 腹部触诊
一、腹壁紧张度
二、压痛与反跳痛
三、脏器触诊
四、腹部肿块
五、液波震颤
第四节 腹部叩诊
一、正常腹部叩诊音分布
二、肝脏叩诊
三、脾脏叩诊
四、胃泡鼓音区叩诊
五、腹水叩诊
六、膀胱叩诊
七、肾区叩痛
第五节 腹部听诊
一、肠鸣音
二、振水音
三、血管杂音
四、搔弹音
第六节 腹部常见病征分析
一、肝大
二、脾大
三、腹水
四、腹部肿块
第七章 生殖系统、肛门、直肠检查
第一节 男性生殖器
一、阴茎
二、阴囊
三、前列腺
四、精囊
第二节 女性生殖器
一、外生殖器
二、内生殖器
第三节 直肠与肛门
一、视诊
二、触诊
第八章 脊柱与四肢检查
第一节 脊柱
一、脊柱弯曲度
二、脊柱活动度
三、脊柱压痛与叩击痛
第二节 四肢与关节
一、四肢
二、关节
第九章 神经系统检查
第一节 脑神经检查
一、嗅神经
二、视神经
三、动眼、滑车、展神经
四、三叉神经
五、面神经
六、位听神经
七、舌咽、迷走神经
八、副神经
九、舌下神经
第二节 运动功能检查
一、随意运动及肌力
二、肌张力
三、不自主运动
四、共济运动
第三节 感觉功能检查
第四节 神经反射检查
一、浅反射
二、深反射(腱反射、肌牵张反射)
三、病理反射
四、脑膜刺激征
第五节 自主神经功能检查
一、发汗试验
二、皮肤划痕反射
三、眼心反射
第十章 全身体格检查
第一节 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原则
一、全身体格检查的目的
二、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全身体格检查的顺序和内容
第四篇 辅助检查
第一章 心电图
第一节 临床心电图学的基本知识
一、心电发生原理与心电向量概念
二、临床心电图
第二节 心电图的测量方法和正常值
一、心电图图形描绘和测量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三、小儿心电图特点
四、老年人心电图特点
第三节 心房、心室肥大
一、心房肥大
二、心室肥大
第四节 心肌缺血与ST-T改变
一、心肌缺血的心电图类型
二、临床意义
三、鉴别诊断
第五节 心肌梗死
一、特征性改变
……
第二章 其他常见心电学检查
第三章 超声心动图检查
第四章 呼吸功能检查
第五章 内镜检查
第五篇 病历书写与诊断方法
第一章 病历书写
第二章 诊断疾病的步骤和临床诊断的思维方法
附录 临床常用诊断技术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