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医药 >中国中医药学科史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编 2014年版
中国中医药学科史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编 2014年版

中国中医药学科史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编 2014年版

资料大小: 200.33 MB
文档格式: PDF文档
资料语言: 简体中文
资料类别: 医药
更新日期: 2021-12-21
下载说明:
推荐信息: 中医药   主编   学科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

本地下载(30点)  备用下载(30点)

内容简介
中国中医药学科史
作者: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编
出版时间: 2014年版
内容简介
  中医药学科史是对中医药学科孕育、创立及发展全过程的概括。全书共分为上、中、下三篇。第一篇为“古代中医药学科的形成”,研究时段为上古至1840年,正文共五章,附论一章。第二篇“近代中医药学科的构建”,研究时段为1840年至1949年,共五章,首先探讨了中医药学科构建的社会文化背景、接着着重论述了中医药教育、学术组织、期刊、医疗机构、各分支学科发展概况,最后描述了影响中医药学科转型的重要事件及相关重要人物的描述。第三篇“当代中医药学科的发展”,研究时段为1949年至今,共七章,从知识体系的科学化、学科架构的系统化、学科理论的独立、科研能力的提升、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国际交流的扩大等方面论述了当代中医药学科的蓬勃发展,探讨了支撑学科发展的学术团体、医疗、科研机构及媒体与出版机构,并回顾了影响学科发展的重要人物及事件。
目  录
绪论
上编 古代中医药学科的形成
章 古代中医药学科形成的背景
节 中医药学科形成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中医药学科形成的社会条件
第三节 中医药学科形成的文化因素
第四节 中医药学科产生发展的外来因素
第二章 古代中医药学科体系的形成
节 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形成
第二节 中医药学科的属性、特点及范式
第三节 古代中医药从业人员的地位与学科发展的关系
第三章 古代中医药学科的学术传承
节 师承教育
第二节 家族传承
第三节 官办教育
第四节 书院教育
第四章 古代医学分科及发展概貌
节 医学分科概述
第二节 各科发展概貌
第五章 医家及学派对中医药学科发展的影响
节 历代医家对中医药学科发展的贡献
第二节 学术流派在中医药学科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附:古代中医药学科的对外影响
中编 近代中医药学科的构建
章 中医药学科构建的社会文化背景
节 西学东渐与中西文化交融
第二节 西医学的传人与中西医学碰撞
第二章 中医药教育
节 教育机构与教育理念
第二节 课程设置与教材编写
第三章 中医药学术组织、期刊、医疗机构
节 中医药学术组织
第二节 中医药期刊
第三节 中医医疗机构
第四章 中医各学科发展概述
节 本草学
第二节 方剂学
第三节 医学史
第四节 内科
第五节 外科
第六节 妇科
第七节 儿科
第八节 眼科
第九节 喉科
第十节 针灸科
第十一节 推拿科
第十二节 骨伤科
第五章 影响中医药学科发展的重要事件
节 漏列中医案
第二节 废止中医案
第三节 中央国医馆的设立
第四节 《中医条例》的制定
附:影响近代中医药学科发展的重要人物
下编 当代中医药学科的发展
章 中医药学科发展的背景
节 社会与文化环境
第二节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支持
第三节 医学模式的转变
第二章 中医药教育发展概况
节 当代中医教育梗概
第二节 院校教育
第三节 成人教育
第四节 师承教育
第五节 西医学习中医
第六节 留学生教育
第七节 海外学历教育
第三章 中医药学术团体及医疗、科研机构
节 学术团体
第二节 医疗机构
第三节 科研机构与科研成果
第四章 中医药媒体、出版机构与现存中医古籍
节 媒体
第二节 出版机构
第三节 现存中医古籍
第五章 当代中医药学科的构建与分类
节 当代中医药学科体系的构建
第二节 不同机构的学科分类
第三节 不同机构学科分类的比较
第四节 中医药学科分类存在的问题
第六章 当代中医药学科发展概况
节 中医基础理论
第二节 中医临床基础
第三节 中医医史文献
第四节 中医诊断学
第五节 方剂学
第六节 中医内科学
第七节 中医外科学
第八节 中医骨伤科学
第九节 中医妇科学
第十节 中医儿科学
第十一节 中医五官科学
第十二节 针灸推拿学
第十三节 中药学
第七章 影响当代中医药学科发展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节 影响中医药学科发展的重要人物
第二节 影响中医药学科发展的重要事件
第八章 中医药学科建设成就
节 中医药学科建设成就概述
第二节 中医药学科建设的具体成就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