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中国医学史讲义 北京中医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 主编 2013年版
中国医学史讲义 北京中医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 主编 2013年版

中国医学史讲义 北京中医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 主编 2013年版

资料大小: 39.86 MB
文档格式: PDF文档
资料语言: 简体中文
资料类别: 医药
下载说明:

本地下载(30点)  备用下载(30点)

内容简介
中国医学史讲义
作者:北京中医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 主编
出版时间: 2013年版
内容简介
  《中医老课本系列·全国中医学院2版教材重刊:中国医学史讲义》共分七章,主要包括医药的起源、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医药卫生发展的状况,并通过代表性的事件、人物和著作,说明这些时期的医药成就和对后世中医学发展的影响。对于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医药学,除介绍其发展状况外,也简要地阐述了在这一时期中医学受当时统治政权的影响而发展缓慢的史实。《中医老课本系列·全国中医学院2版教材重刊:中国医学史讲义》末附有中国医学大事年表。本书对各历史分期未按现行内容作改动,以保持原貌。《中医老课本系列·全国中医学院2版教材重刊:中国医学史讲义》可供中医药院校师生、中医自学或爱好者阅读参考。
目录
第一章 原始社会——远古~公元前22世纪
第一节 医药起源于劳动
一、卫生保健的起源
二、药物的起源
三、外治法与针灸的起源
四、导引的起源
第二节 原始的世界观对医药的影响
第二章 奴隶社会——公元前22世纪~前1066年?(夏~商)
第一节 医药的初步发展
一、酿酒和医药的关系
二、汤液和药物治疗
三、医疗工具的改进
第二节 对疾病的认识
第三节 卫生保健的概况
第三章 封建社会(一)——公元前1066年?~公元220年(西周~东汉末)
第一节 医药卫生的发展
一、对疾病的认识与卫生工作
二、医事制度的建立
第二节 医学理论原则的确立
一、《内经》的产生
二、《内经》的基本精神
三、《内经》的价值及其影响
第三节 药物学的发展
一、《神农本草经》的成就
二、制药化学的兴起
第四节 医家的贡献
一、扁鹊
二、淳于意
三、涪翁和他的弟子
四、华佗和他的弟子
第五节 临证医学的发展
一、张仲景的生平
二、《伤寒杂病论》对辨证施治的贡献
三、《伤寒杂病论》对方剂学的贡献
第四章 封建社会(二)——公元220~960年(魏晋~隋唐五代)
第一节 医学理论的提高和文献的整理
一、《内经》
二、脉学
三、针灸学
四、病因证候学
第二节 中药学与方剂学的整理和充实
一、中药学
二、方剂学
第三节 临证医学的发展
第四节 医学教育与卫生保健
一、医学教育
二、卫生保健
第五节 中外医药交流
第五章 封建社会(三)——公元960~1368年(宋~元)
第一节 医学理论的发展和文献史料的编纂
一、《内经》和《难经》
二、《伤寒论》
三、病因学
四、诊断学
五、运气学说
六、医史文献
第二节 宋元医家的学术争鸣
……
第六章 封建社会(四)——1368~1840年(明~清代鸦片战争)
第七章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清代鸦片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附 中国医学大事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