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医药 >抑郁症的运动干预 刘微娜 2017年版
抑郁症的运动干预 刘微娜 2017年版

抑郁症的运动干预 刘微娜 2017年版

资料大小: 97.6 MB
文档格式: PDF文档
资料语言: 简体中文
资料类别: 医药
更新日期: 2021-12-22
下载说明:
推荐信息: 抑郁症   干预   运动   刘微娜   2017

本地下载(30点)  备用下载(30点)

内容简介
抑郁症的运动干预
作者:刘微娜
出版时间: 2017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一、二章概述了啮齿类动物、斑马鱼等抑郁症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和行为学评价方法,旨在说明基于动物模型开展抑郁行为研究的基本工具和理论;第三至七章从细胞分子生物学角度综述了近年来运动抗抑郁的神经生物学研究所取得的*新进展,旨在阐明运动改善抑郁行为的一些重要中介分子、蛋白及其细胞信号调控通路;第八章从神经影像学角度介绍了抑郁症的结构性、功能性脑影像特征,旨在为运动抗抑郁作用提供脑影像学的依据和研究方法。作者从自身的研究领域出发,为抑郁行为及其运动干预提出了崭新的分子行为学理论框架,如肌脑Crosstalk、脂肪因子内分泌、蛋白质O-GLcNAc糖基化、瘦素抵抗等运动抗抑郁作用路径。
目录
第一章 抑郁症动物模型的构建及行为学评价
第一节 抑郁症动物模型的构建
第二节 抑郁症动物模型的转化研究
第三节 抑郁症动物模型的行为学检测
第四节 小结与展望

第二章 重型抑郁的斑马鱼动物模型
第一节 斑马鱼模型用于抑郁症研究的基本背景
第二节 斑马鱼行为测试及其对抑郁症研究的影响
第三节 抑郁斑马鱼的分子和蛋白质组学生物标记物
第四节 从斑马鱼的单胺类神经递质系统变化向提高抗抑郁药疗效的转化
第五节 斑马鱼神经功能研究的新技术
第六节 小结与展望

第三章 运动抗抑郁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概述
第一节 抑郁、运动与单胺类神经递质和相应受体功能的变化
第二节 抑郁、运动与神经营养因子的变化和神经元的发生
第三节 抑郁、运动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变化
第四节 抑郁、运动与免疫系统功能的变化
第五节 抑郁、运动与中枢神经系统组织形态结构的变化
第六节 小结与展望

第四章 PGC-1峤榈嫉 “肌脑Crosstalk”与运动的抗抑郁机制
第一节 PGC-1岣攀
第二节 骨骼肌PGC-1嵊胍钟
第三节 运动诱导骨骼肌PGc-1岜泶镉胍钟粜形母纳
第四节 肌脑Crosstalk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运动干预
第五节 小结与展望

第五章 脂肪细胞因子与运动的抗抑郁机制
第一节 瘦素
第二节 脂联素
第三节 鸢尾素
第四节 爱帕琳肽
第五节 其他脂肪细胞因子
第六节 小结与展望

第六章 蛋白质O-GLcNAc糖基化与运动的抗抑郁机制
第一节 O-连接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
第二节 线粒体迁移
第三节 OCT与AMPK信号通路
第四节 OGT介导的O-GLcNAc糖基化调节与运动的抗抑郁作用
第五节 小结与展望

第七章 抑郁症与糖尿病的共病现象及运动干预机制
第一节 Ⅱ型糖尿病与抑郁症的共病现象
第二节 抑郁症的瘦素假说
第三节 瘦素抵抗介导的抑郁症与糖尿病共病的运动干预机制
第四节 小结与展望

第八章 抑郁症的神经影像学及其在运动科学中的应用
第一节 抑郁症的结构性脑影像
第二节 抑郁症的功能性脑影像
第三节 运动干预与抑郁症脑影像特征之间的关联
第四节 小结与展望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