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医药 >中药资源化学 理论基础与资源循环利用 段金廒 主编 2015年版
中药资源化学 理论基础与资源循环利用 段金廒 主编 2015年版

中药资源化学 理论基础与资源循环利用 段金廒 主编 2015年版

资料大小: 320.9 MB
文档格式: PDF文档
资料语言: 简体中文
资料类别: 医药
更新日期: 2022-02-25
下载说明:
推荐信息: 主编   中药   化学   循环   资源

本地下载(30点)  备用下载(30点)

内容简介
中药资源化学 理论基础与资源循环利用
作者: 段金廒 主编
出版时间:2015年版
内容简介
  《中药资源化学:理论基础与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地阐述了中药资源化学学科概念与性质、内涵与外延、科学研究方向、社会功能、目标与任务、中药资源循环利用等,融入了编者们长期从事中药资源及资源化学研究与中药资源循环利用所取得的科学研究成果,且通过各类型资源性化学物质的代表性实例加以具体详尽地说明和示范,系该领域的*一部专著。
  《中药资源化学:理论基础与资源循环利用》作为一部学术性和实践性并重的专著,既有中药资源化学、中药资源循环利用等理论方面的探索与创新,又有丰富的实践性成果。可供从事中药资源性原料生产、药材产地加工和资源深加工产业化、中药资源性化学物质利用效率提升等中药资源循环利用方面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相关专业师生和关心中药资源循环利用及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各界人士参考借鉴。
目录
张伯礼院士序
孙汉董院士序
欧阳平凯院士序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资源科学与中药资源化学
一、资源科学的发展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象征
二、资源化学的使命是推进资源系统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中药资源化学的概念与范畴
一、中药资源化学的概念与性质
二、中药资源化学的内涵与外延
第三节 中药资源化学的社会功能与目标任务
一、中药资源化学的社会功能
二、中药资源化学研究的目标任务
第四节 中药资源化学研究与资源循环利用
一、服务于药材原料生产资源产业化过程
二、服务于中药资源性产品深加工产业化过程
三、服务于中药资源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构建与发展

第二章 中药资源化学及资源循环利用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节 中药资源化学及资源循环利用的研究思路
一、立足于资源稀缺性原则,寻找发现或人工生产可替代性资源,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及自然资源
二、立足于资源多宜性原则,通过系统性和精细化开发利用,实现资源价值增值和价值补偿,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三、立足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原则,减少资源消耗,促进循环利用,降低资源成本,提升资源利用效益
四、基于化害为利的资源化策略,研究揭示外来入侵生物资源的药用及多途径利用价值并加以有效利用,转化和丰富我国药物资源体系
五、基于化学成分结构修饰策略,发掘和提升中药资源性化学物质的利用价值和潜在利用价值
第二节 中药资源化学及资源循环利用的研究方法
一、确定药材适宜采收期的评价方法与技术体系
二、优化药材产地干燥加工的适宜方法与技术体系
三、提升资源性化学物质利用效率的适宜方法与技术体系
四、适宜于中药资源循环利用的方法与技术体系

第三章 中药资源性化学成分生物合成途径与生物转化利用
第一节 中药资源性化学成分类型及其生物合成途径
一、药用植物资源性化学成分类型及其生物合成途径
二、药用动物资源化学成分类型与生物代谢途径
第二节 中药资源性化学成分的生物转化利用
一、生物/化学转化的主要反应类型及效应酶系
二、药用植物内生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对资源性化学成分的转化利用
三、生物技术在中药资源性化学成分转化利用中的应用

第四章 生物碱类资源化学
第一节 生物碱类资源性化学成分的分布、结构特点与利用价值
一、源于乌氨酸途径的生物碱类资源性化学成分
二、源于赖氨酸途径的生物碱类资源性化学成分
三、源于苯丙氨酸和酪氨酸途径的生物碱类资源性化学成分
……
第五章 苯丙素类、香豆素类及木脂素类资源化学
第六章 醌类资源化学
第七章 黄酮类资源化学
第八章 鞣质类资源化学
第九章 萜类资源化学
第十章 甾体类资源化学
第十一章 氨基酸、肽及蛋白质类资源化学
第十二章 糖类资源化学
第十三章 脂类资源化学
第十四章 矿物类中药资源化学
植物拉丁学名索引
主题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