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太平圣惠方 校点本 上 (宋)王怀隐编 郑金生,汪惟刚,董志珍校点 2016年版
太平圣惠方 校点本 上 (宋)王怀隐编 郑金生,汪惟刚,董志珍校点 2016年版

太平圣惠方 校点本 上 (宋)王怀隐编 郑金生,汪惟刚,董志珍校点 2016年版

资料大小: 212.86 MB
文档格式: PDF文档
资料语言: 简体中文
资料类别: 医药
下载说明:
推荐信息: 校点   太平   圣惠方   王怀隐编   郑金生

本地下载(30点)  备用下载(30点)

内容简介
太平圣惠方 校点本 上
作者:(宋)王怀隐编 郑金生,汪惟刚,董志珍校点
出版时间: 2016年版
内容简介
  《太平圣惠方》是北宋初王怀隐等奉敕(公元982年)编纂的大型医书.刊行于公元992年。该书虽以各科医方为主,但也包括脉法、药物、针灸等非医方内容.且各类医方前均有病源论说,内容*为丰富。我社曾于1958年首次出版排印本.后屡经重印.促进了该书在当代的流传。为适应当前广大读者的需求,我社再次聘请专家对该书重新整理校勘,出版此校点本。
  全书100卷,分1690门,收录医方16832首。卷1为脉学,汇集北宋以前主要脉学成就。卷2荟萃了前人临证用药、合药等经验。卷3—7列五脏疾病所用诸方;卷8一18述伤寒、时气、热病等外感疾病医方。
  卷19—93为风证、虚劳、眼、齿、咽喉、口、鼻诸疾,以及中毒、上气、心痛等诸多内、外、妇、儿疾病的诊治方法与医方。卷94—98为服饵、丹药、药酒、食治、补益等养生内容。全书*后两卷为针经、明堂,汇集当时有关针灸的经络、腧穴等内容。
  自唐末五代战乱以来。我国的医药典籍散佚甚多。至北宋初.医学文献开始从手抄过渡到版刻。此时编成的《太平圣惠方》借助皇家的力量.得以收集到众多北宋以前珍稀的医药文献,使之成为继唐代王焘《外台秘要》之后医学知识的又一次空前大总结。其中收录了许多早已失传的唐代或唐以前医药典籍(如《针经》《点烙三十六黄经》等)中的佚文。
  王怀隐编郑金生、汪惟刚、董志珍校点的《太平圣惠方(上下校点本)(精)》分上下两册,采用现代标点,末附方剂索引,便于当代读者阅读使用。该本采用今存世的南宋刊本残卷及日本精抄本为底本,并参考多种古籍予以校勘,*大限度保证该书内容的完整与准确。
  该书是北宋以前医学知识的一次大总结,不仅具有*为重要的文献价值.*重要的是其蕴藏的丰富诊疗经验.使之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此书适合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及热爱中医的人士参阅。
目录
上册
第一卷 凡三十门 论三十首
叙为医
叙诊脉法
分寸关尺三部脉位法
辩九候法
辩两手五脏六腑脉所主法
辩五脏六腑经脉所合法
诊五脏脉轻重法
辩脉形状
分别脉病形状
平寸口脉法
平关脉法
平尺脉法
辩七表八里脉法
辩阴阳脉法
辩荣卫经脉与漏刻相应度数法
辩脉虚实法
辩损至脉法
辩奇经八脉法
诊四时脉及太过不及法
辩妊娠分别男女及将产脉法
辩小儿脉法
辩脉动止投数法
扁鹊诊诸反逆脉法
辩七诊脉法
诊百病决死生法
诊三部虚实决死生法
察声色决死生法
论形气盛衰法
论女子盛衰法
论丈夫盛衰法
第二卷 凡一十三门 论四首
论处方法
论合和
论服饵
论用药
分三品药及相畏恶
药相反
服诸药忌
肝脏用药
心脏用药
脾脏用药
肺脏用药
肾脏用药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第六卷
第七卷
第八卷
第九卷
第十卷
第十一卷
第十二卷
第十三卷
第十四卷
第十五卷
第十六卷
第十七卷
第十八卷
第十九卷
第二十卷
第二十一卷
第二十二卷
第二十三卷
第二十四卷
第二十五卷
第二十六卷
第二十七卷
第二十八卷
第二十九卷
第三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