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中药品质研究:理论、方法与实践 万德光 主编 2008年版
中药品质研究:理论、方法与实践 万德光 主编 2008年版

中药品质研究:理论、方法与实践 万德光 主编 2008年版

资料大小: 162.44 MB
文档格式: PDF文档
资料语言: 简体中文
资料类别: 医药
下载说明:
推荐信息: 主编   中药   品质   实践   理论

本地下载(30点)  备用下载(30点)

内容简介
中药品质研究:理论、方法与实践
作者:万德光 主编
出版时间:2008年版
丛编项: 理论、方法与实践
内容简介
  《中药品质研究:理论、方法与实践》是我国当代研究中药品质理论的专著,旨在总结我国中药品质研究成果,交流部分作者研究工作经验,力求体现中药传承与发展的结合、中药学术理论与实践应用的结合。《中药品质研究:理论方法与实践》着眼于中药品质是临床疗效的保证,通过古今中药品质的认识分析,系统提出了“中药品质的遗传主导论”、“中药品质的环境饰变论”、“中药品质的生物多样性维持论”、“中药品质的传承与发展论”、“中药品质的性效决定论”、“中药品质的多元调控论”、“中药商品物流保质论”、“中药辨伪论”和“中药资源的全球共享论”等九个理论性的论点。论点新颖,论述系统、全面,涵盖了理论观点、研究方法和实践与实例。为中药品质评价标准和保证体系的建立,特别是为丰富和发展中药理论,振兴中医药事业,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进程具有重要的价值。《中药品质研究:理论方法与实践》融入了中药品质理论研究、方法研究,并选择实例进行了阐述,可作为中药科学研究、生产、教学的重要参考书,亦可作为中医药院校教师、研究生和高年级学生的参考书。
目录
上篇 中药品质理论
第一章 中药品质的概念与内涵
第一节 中药的内涵和外延
一、中药的概念
二、中药的内涵和外延
第二节 中药品质的概念
一、品质的概念
二、中药品质的概念
第三节 中药品质古今认识
一、中药品质的传统认识
二、中药品质的现代研究
第四节 中药品质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中药品质研究的模式
二、中药品质的主要研究范畴
第二章 中药品质评价标准
第一节 中药品质评价的发展历程
一、系统评价初级阶段
二、整理提高阶段
三、质量检测阶段
第二节 中药品质评价标准
一、现有的中药质量评价标准
二、现有中药品质保证体系
第三节 中药品质评价的几个关键问题
一、监控过程与检测产品
二、遗传与环境
三、道地产区与道地药材
四、栽培与品质
五、化学成分(组分)与品质
六、有毒有害与有效物质
第四节 中药品质评价的发展趋势
一、建立整体化学信息的质量评价标准
二、体现中医药特色的质量评价标准
三、建立完善的中药品质保证体系
第三章 中药品质理论研究
第一节 中药品质的遗传主导论
一、遗传决定生物性状特征
二、亲缘关系决定中药品质差异
第二节 中药品质的环境饰变论
一、生命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二、环境因子对中药品质的饰变
三、微生态环境对中药品质的影响
第三节 中药品质的生物多样性维持论
一、遗传多样性维持中药品质的稳定
二、物种多样性维系充足的药用资源
三、生态多样性孕育丰富药用资源
第四节 中药品质的传承论
一、遗传品质的传承
二、环境品质的传承
三、形态品质的传承
四、加工品质的传承
五、效用品质的传承
第五节 中药品质的效用决定论
一、中药效用优选药用资源
二、中药效用优选产地
三、中药效用优选加工方法
第六节 中药品质的多元调控论
一、农艺措施对中药品质的调控
二、采收与加工对中药品质的调控
三、炮制对中药品质的调控
四、用法对中药品质的调控
第七节 中药商品物流保质论
一、久贮后对中药品质的影响
二、储运不当降低中药品质
三、中药商品物流保质措施
第八节 中药辨伪论
一、古代对药物辨伪的认识
二、古代杜绝伪品的措施
三、近现代对药物辨伪的认识
第九节 中药资源的全球共享论
一、中药资源应用特点
二、中药资源全球共享的策略
中篇 中药品质评价方法
第四章 样品采集制备和分析的质量控制
第一节 检测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一、采样方案的拟订
二、样品采集与处理
三、采样质量保证与控制
第二节 分析测量的质量控制
一、分析质量保证
二、标准物质和标准分析方法
三、分析质量控制
第五章 中药种质资源评价方法
第一节 概述
一、种质和种质资源
二、中药种质资源及其特点
三、中药种质资源的主要类别
第二节 中药种质资源工作的内容和程序
一、中药种质资源的收集
二、收集材料的整理
三、中药种质资源的保存
第三节 中药种质资源的评价
一、形态特征、生物学特征和栽培性状的描述记载
二、系统的特性鉴定
三、种质材料的遗传分析
第四节 种质资源的档案资料及其存储与检索
一、档案资料的主要内容及记录的国际化和标准化
二、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在种质资源工作中的应用
第六章 中药立地条件评价方法
第一节 概述
一、立地条件的概念
二、中药立地条件的范畴与类型
第二节 中药立地条件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中药立地条件研究的主要任务
二、中药立地条件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中药立地条件的评价
一、立地条件评价因素的选择与指标体系
二、立地条件的评价方法
第四节 中药立地条件评价研究的思路与模式
一、立地条件调查与资料的收集
二、数据的处理及流程
第七章 形态学评价方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形态学评价的内容
一、本草考证
二、中药基原的鉴定
三、中药性状鉴定
四、中药显微鉴定
第三节 形态学评价方法
一、本草考证的方法
二、中药基原形态鉴定的方法
三、中药性状鉴定的方法
四、中药显微鉴定方法
第四节 形态学评价方法的趋势
一、形态学评价的模式
第八章 中药化学评价方法
第九章 安全性评价的方法
第十章 现代生物技术评价方法
第十一章 中药生物评价方法
下篇 中药品质研究实践
第十二章 中药品种的传承研究
第十三章 中药资源与商品调查
第十四章 中药的形态解剖学研究
第十五章 影响中药品质的环境因素研究
第十六章 中药栽培品质的研究
第十七章 中药品种的分子标记评价研究
第十八章 中药品质化学评价研究
第十九章 中药品质相关的基因研究
第二十章 中药替代资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