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 第三辑 张伯讷中医学基础讲稿 李其忠 著 2009年版
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 第三辑 张伯讷中医学基础讲稿 李其忠 著 2009年版

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 第三辑 张伯讷中医学基础讲稿 李其忠 著 2009年版

资料大小: 9.78 MB
文档格式: PDF文档
资料语言: 简体中文
资料类别: 医药
下载说明:
推荐信息: 讲稿   名师   名家   丛书   中医

本地下载(30点)  备用下载(30点)

内容简介
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 第三辑 张伯讷中医学基础讲稿
作者:李其忠 著
出版时间:2009年版
丛编项: 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
内容简介
  《张伯讷中医学基础讲稿》是根据张伯讷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给日本中医高级进修班授课讲稿整理而成。该讲稿全文由张伯讷教授亲笔书写,弥足珍贵。全书共十二章,涵盖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体现了张老的学术特点和教学风格。读者阅后会受益匪浅。张伯讷教授是我国著名中医学家、上海中医药大学知名教授、现代沪上名医。张老曾与金寿山教授合作,首创:中医学基础;学科,主持编写各层次的教材及教学参考书,致力于中医基础理论学科的建设,成为该学科的奠基人之一。张老中晚年致力于中医基础教学,其学术底蕴渊博,教学态度严谨,授课思路清晰,执教风格稳健,尽显一代大师风范。凡聆听过他授课的人,均会赞口不绝。《张伯讷中医学基础讲稿》可供各层次的中医院校师生,自学中医者学习使用。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中国医药学的发展简史
二、中国医药学的基本特点(略讲)
(一)整体观念
(二)辨证论治
三、中医学基础的主要内容(略讲)
第二章 阴阳五行
第一节 概述
一、阴阳五行学说的起源与特点
二、阴阳五行学说与中医理论的关系
第二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概念
二、阴阳之间的关系
(一)阴和阳的制约消长
(二)阴和阳的依存互根
(三)阴和阳的互相转化
三、阴阳学说指导中医临床
(一)说明人体病理
(二)指导疾病诊断
(三)用于疾病治疗
第三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概念与特征
二、五行的演绎方法
三、五行之间的关系
(一)五行之间的正常关系
(二)五行之间的异常关系
四、五行理论指导治则治法
第三章 气血津液
第一节 气
一、气的组成与生成
二、气的分类(仅是主要的)
(一)元气
(二)宗气
(三)营气
(四)卫气
三、气的运动——气机
四、气的生理功能
五、气的病理变化
(一)气虚
(二)气机失调
第二节 血
一、血的生成
二、血的运行
三、血的功能
四、血的病理变化
(一)血虚
(二)血瘀
(三)血热
(四)血寒
第三节 津液
一、津液的概念与功能
二、津液的生成与代谢
三、津液的病理变化
第四节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一、气对血、津液的作用
二、血、津液对气的作用
三、血与津液的关系
第四章 经络学说(略讲)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与经络系统的组成
一、经络的概念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 十二经脉的名称、走向及其在四肢的分布规律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
二、十二经脉的走向
三、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
第三节 奇经八脉的分布与作用
一、奇经的分布与各自的作用
二、奇经八脉的共同作用
第四节 经络的生理、病理及临床应用
第五章 藏象学说
第一节 概述
一、藏象学说的含义、内容与范围
二、脏与腑的主要区别
三、藏象学说的来源与发展
四、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
(一)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念
(二)藏象学说的独特理论体系
第二节 脏腑
一、心
(一)心主血脉的生理与病理
(二)心藏神的生理与病理
(三)心开窍于舌
二、肺
(一)肺主气的生理与病理
(二)通调水道的生理与病理
(三)肺主皮毛的生理与病理
(四)肺开窍于鼻
三、脾、胃与肠
(一)胃主受纳、腐熟水谷、降浊的生理与病理
(二)脾主运化、升清的生理与病理
(三)小肠主泌别清浊
(四)大肠主传化糟粕的生理与病理
(五)脾统血的生理与病理
(六)脾开窍于口
(七)脾主肌肉、四肢
四、肝与胆
(一)肝主疏泄的生理与病理
(二)肝藏血的生理与病理
(三)肝主筋的生理与病理
(四)胆主贮藏、排泄胆汁
(五)肝开窍于目
五、肾与膀胱
(一)肾藏精气的生理与病理
(二)肾主水液的生理与病理
(三)肾主纳气的生理与病理
(四)膀胱主贮尿、排尿
(五)肾开窍于耳及二阴
(六)肾中精气是肾阴肾阳的物质基础
(七)肾阴肾阳是各脏阴阳的根本
六、脑、心包、三焦、女子胞
第六章 病因与病机
第七章 治则治法
第八章 诊法
第九章 八纲辩证
第十章 气血辩证
第十一章 脏腑辩证
第十二章 外感热病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