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中医护理 第二版 供护理、助产、涉外护理专业用 申惠鹏 主编 2008年版
中医护理 第二版 供护理、助产、涉外护理专业用 申惠鹏 主编 2008年版

中医护理 第二版 供护理、助产、涉外护理专业用 申惠鹏 主编 2008年版

资料大小: 35.75 MB
文档格式: PDF文档
资料语言: 简体中文
资料类别: 医药
下载说明:
推荐信息: 助产   涉外   护理   主编   中医

本地下载(30点)  备用下载(30点)

内容简介
中医护理 第二版 供护理、助产、涉外护理专业用
作者: 申惠鹏 主编
出版时间:2008年版
内容简介
  本教材是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精神,根据卫生部关于卫生职业教育的指导意见,按照2007年5月在海南省召开的新一轮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颁布大会,暨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主编人会议精神,为加快做好护理专业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按照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而编写,供中职三年制护理及相关医学专业使用。本书的编写坚持“三基五性”的原则,“三基”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性”即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以“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岗位”为切人点把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尺度,强调基本技能的培养,注意把握好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在“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指导下,在不影响学科体系完整性的基础上,强调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尽可能地体现中医护理临床实用的特点,用“小贴士”等形式对课程内容作必要的补充与扩展。使学生具有必要的中医护理学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护理对象服务。本教材内容包括:绪论、中医护理学的哲学基础、中医护理基础理论、中医护理诊断程序、中医护理原则、药物施护、针灸与推拿疗法、心理护理、常见病证护理、常用饮食调护等。全书涵盖了中医护理的基本内容,编写体例有较大的突破,从临床实际出发,分类系统概述,简明扼要,重点明确,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以达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效果。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卫生部教材办公室及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由于编写时问仓促和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
二、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三、中医护理学的地位和作用
四、中医护理学的学习方法
第二章 中医护理学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三章 中医护理基础理论
第一节 藏象学说
一、五脏
二、六腑
三、奇恒之腑
四、脏腑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精、气、血、津液
一、精
二、气
三、血
四、津液
五、精、气、血、津液、神的关系
第三节 经络学说
一、经络的概念及经络系统的组成
二、十二正经名称、分布、走向和交接规律
三、奇经八脉
四、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在临床上的运用
第四节 病因
一、六淫
二、疫疠
三、七情
四、痰饮、瘀血
五、饮食、劳逸
第四章 中医护理诊断程序
第一节 诊法
一、望诊
二、闻诊
三、问诊
四、切诊
第二节 辨证
一、八纲辨证
二、脏腑辨证
第五章 中医护理原则
第一节 预防为主
一、未病先防
二、既病防变
第二节 施护求本
一、正治与正护法
二、反治与反护法
第三节 标本缓急
一、急则治标
二、缓则治本
三、标本兼治
第四节 扶正祛邪
一、扶正与祛邪的含义
二、扶正与祛邪的运用原则
三、扶正与祛邪的关系
第五节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第六节 因时、因地、因人施护
第六章 药物施护
第一节 中药与方剂基本知识
第二节 中药内服法的护理
第三节 药物外治的护理
第七章 针灸与推拿疗法
第一节 腧穴概论
第二节 毫针刺法及护理
第三节 其他疗法的护理
第四节 常见病证的针炙治疗
第五节 常用推拿疗法及护理
第八章 心理护理
第九章 常见病证护理
第一节 内科常见病证护理
第二节 外科常见病证护理
第三节 妇科常见病证护理
第四节 儿科常见病证护理
第十章 常用饮食调护
第一节 饮食调护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药膳饮食与调护
附录
中医护理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