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博士后文库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修订与实施保障 郜玉楠,傅金祥 2017年版
博士后文库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修订与实施保障 郜玉楠,傅金祥 2017年版

博士后文库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修订与实施保障 郜玉楠,傅金祥 2017年版

资料大小: 43.33 MB
文档格式: PDF文档
资料语言: 简体中文
资料类别: 医药
下载说明:
推荐信息: 文库   博士后   修订   保障   实施

本地下载(30点)  备用下载(30点)

内容简介
博士后文库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修订与实施保障
作者: 郜玉楠,傅金祥
出版时间: 2017年版
丛编项: 博士后文库
内容简介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修订与实施保障》主要针对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饮用水水源水质概况、饮用水水质标准发展、饮用水优先控制污染物筛选、饮用水污染物组群技术、饮用水污染物处理技术评估、饮用水安全法律保障,包括饮用水水质标准、水质检测、水处理技术及水安全管理等多方面内容。
目录
目录
《博士后文库》序言
前言
第1章 饮用水水质安全概论 1
1.1 我国饮用水水源水质概况 1
1.1.1 河流水源水质概况 1
1.1.2 湖泊(水库)水源水质概况 7
1.1.3 地下水水源水质概况 8
1.1.4 其他饮用水水源水质概况 8
1.2 饮用水水质安全保障意义 9
1.2.1 饮用水水质安全的内涵 9
1.2.2 饮用水水质安全保障的重要性 10
1.2.3 饮用水水质安全保障措施 11
参考文献 15
第2章 饮用水水质标准概论 16
2.1 国外饮用水水质标准概况 16
2.1.1 美国《饮用水水质标准》发展历程 16
2.1.2 欧盟《饮用水水质指令》发展历程 18
2.1.3 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水质准则》发展历程 19
2.2 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概况 22
2.2.1 发展历程 22
2.2.2 主要特点 24
2.3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指标评述 25
2.3.1 化学指标 25
2.3.2 微生物指标 29
2.3.3 毒理学指标 29
2.3.4 放射性指标 36
2.4 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存在的问题 36
2.5 国外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借鉴意义 37
参考文献 39
第3章 水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指标筛选分析 41
3.1 水环境污染物调查 41
3.2 水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筛选的意义 42
3.2.1 水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筛选的现实性 42
3.2.2 水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筛选的必要性 42
3.2.3 水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筛选的可行性 43
3.3 国外优先控制污染物筛选现状 44
3.3.1 美国优先控制污染物筛选现状 44
3.3.2 欧盟优先控制污染物筛选现状 52
3.3.3 国外优先控制污染物筛选方案对比分析 53
3.4 我国优先控制污染物筛选现状 56
3.4.1 省级地区优先控制污染物筛选现状 56
3.4.2 市级地区优先控制污染物筛选现状 63
3.4.3 我国优先控制污染物筛选方案对比评价 66
参考文献 66
第4章 我国饮用水备选污染指标清单构建方法 69
4.1 初始名单污染物数据收集 70
4.2 备选污染指标的优选原则与方法 70
4.3 饮用水备选污染指标清单终审 71
4.4 饮用水备选污染指标清单的构建原则 72
4.5 我国饮用水备选污染指标清单名录 74
参考文献 89
第5章 饮用水污染物组群技术 91
5.1 污染物组群技术分析 91
5.1.1 污染物组群技术概念 91
5.1.2 污染物组群原则 92
5.1.3 污染物组群技术路线 95
5.2 饮用水中污染物组群名录 96
5.2.1 微生物指标 97
5.2.2 毒理学指标 97
5.3 污染物组群综合浓度限值的确定 102
参考文献 104
第6章 我国饮用水水质检测体系分析 106
6.1 加强饮用水检测能力建设的重要性 106
6.1.1 加强饮用水检测能力建设有利于保障供水安全性 106
6.1.2 加强饮用水检测能力建设有利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有效实施 107
6.1.3 加强饮用水检测能力建设有利于及时处理突发污染事件 107
6.1.4 加强饮用水检测能力建设有利于节约成本 107
6.2 国内外饮用水水质检测方法 107
6.2.1 国外饮用水水质检测方法发展现状 107
6.2.2 我国饮用水水质标准检验方法发展过程 110
6.3 我国饮用水水质检测体系存在问题分析 112
6.3.1 饮用水水质检测中心分布不均匀 112
6.3.2 饮用水水质检测采样点设置不合理 112
6.3.3 新《标准》未考虑地域水源差异 112
6.3.4 缺乏先进检测仪器 113
6.3.5 缺乏高级检测技术人才 115
6.3.6 缺乏应急检测制度 116
6.3.7 缺乏检测信息管理以及公开共享制度 116
6.3.8 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 116
6.3.9 缺乏日常管理制度 117
6.4 完善我国饮用水水质检测体系的建议 117
6.4.1 制定检测中心等级制度 117
6.4.2 分区域优化配置水质检测中心 119
6.4.3 提高水质检测技术水平 120
6.4.4 优化配置水质检测仪器 120
6.4.5 优化分配水质检测人员 121
6.4.6 建立应急检测制度 121
6.4.7 建立信息管理以及公开共享制度 122
6.4.8 建立监督管理制度 123
6.4.9 建立检测中心日常管理制度 123
参考文献 124
第7章 饮用水净化可行技术筛选与评估 125
7.1 我国饮用水净化可行技术简介 125
7.2 国外饮用水净化可行技术简介 126
7.3 我国饮用水可行性净化技术数据库建立与评选 129
7.3.1 净水可行技术评估原则 129
7.3.2 净水可行技术评估技术路线 130
7.3.3 净水可行技术评估模型 131
7.3.4 饮用水净水可行技术数据库 134
参考文献 156
第8章 饮用水安全保障立法现状与分析 165
8.1 国外饮用水安全法律 165
8.1.1 美国饮用水安全法律 165
8.1.2 日本饮用水安全法律 169
8.1.3 其他国家饮用水安全法律 171
8.1.4 国外饮用水安全法律对比分析 172
8.2 我国饮用水安全法律法规现状 172
8.2.1 我国饮用水安全法律法规发展过程 172
8.2.2 我国国家级饮用水法律法规的概述 173
8.2.3 我国地方性饮用水法规、规章与规范性文件的概述 176
8.3 我国饮用水安全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 178
8.4 国外饮用水安全法律对我国饮用水立法的借鉴 183
参考文献 185
第9章 我国饮用水安全法的构想 186
9.1 我国饮用水安全保障立法的重要性 186
9.2 立法依据 187
9.3 饮用水安全法组成部分 188
9.4 饮用水安全法制定内容建议 188
附录一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191
附录二 美国《饮用水水质标准》(2011 年) 199
附录三 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水质准则》(第四版) 204
附录四 欧盟2001 年第2455/2001/EC 决议确定的水环境政策优先物质 211
附录五 英文缩写符号释义 213
附录六 中华人民共和国饮用水安全法(草案建议稿) 215
编后记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