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医药 >预防医学 第2版 史周华 主编 2016年版
预防医学 第2版 史周华 主编 2016年版

预防医学 第2版 史周华 主编 2016年版

资料大小: 71.66 MB
文档格式: PDF文档
资料语言: 简体中文
资料类别: 医药
更新日期: 2022-06-14
下载说明:
推荐信息: 主编   医学   预防   史周华   2016

本地下载(30点)  备用下载(30点)

内容简介
预防医学 第2版
作者:史周华 主编
出版时间:2016年版
内容简介
全书内容包括绪论在内共三篇二十一章,绪论部分阐述该学科的概念、理念、健康观、医学模式转变、三级预防策略、简史与发展趋势、教学目标等起导入和引领作用;篇环境与健康,包括章至第四章,作为基本理论知识,探讨各种环境因素与疾病和健康的辩证关系;第二篇疾病预防与控制,即防病促健康,包括第五章至第十四章,作为各论分述生物、社会、心理等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如何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工作;第三篇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包括第十五章至第二十章,介绍探索病因或危险因素逻辑思维、研究方法及对策与措施效果评价等。借鉴和吸收了国内外有关教材、新近资料和网络信息,结合教学对象特点编写了适量实习内容,且每章后附有思考题。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具备承担防病促健康责任的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实际工作应用奠定基础。
目  录
绪论
节预防医学概述
一、预防医学的概念
二、预防医学的内容
三、预防医学的特点
第二节医学模式及健康观
一、医学模式
二、健康观
第三节三级预防与五层次预防
一、理论依据
二、三级预防
三、中医三级预防理念
四、五层次预防
第四节预防医学的发展
一、预防医学发展简史
二、我国卫生工作方针和主要卫生工作成就
三、我国卫生工作面临的挑战
四、预防医学的发展趋向
五、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
章自然环境与健康
节人类与环境
一、环境的概念
二、构成环境的因素
三、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四、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节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一、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概述
二、碘缺乏性疾病
三、地方性氟中毒
第三节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
一、环境污染概述
二、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归
三、环境污染物在人体中的代谢
四、环境污染的危害
五、环境污染对人群损害的影响因素
六、环境污染的防制
第四节环境介质与健康
一、大气介质与健康
二、室内环境介质与健康
三、水介质与健康
四、土壤介质与健康
第二章营养与健康
节食物营养成分与热能
一、热能
二、蛋白质
三、脂类
四、碳水化合物
五、矿物质
六、维生素
第二节合理营养
一、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第三节营养调查与评价
一、膳食调查
二、体格测量
三、实验室检查和临床检查
四、营养诊断咨询程序
五、营养评价注意事项
第三章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
节食品安全‘
一、世界卫生组织《食品安全》决议及策略
二、我国的食品安全工作
三、食品质量认证
第二节食源性疾病
一、食源性疾病的概念
二、食源性疾病的基本特征
三、食源性疾病的分类
四、食源性疾病的预防
第三节食物中毒
一、食物中毒的概念
二、食物中毒的主要特点
三、食物中毒分类
四、食物中毒处理
第四章职业因素与健康
节职业性有害因素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概念
二、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分类
第二节职业病预防策略
一、职业病概述
二、职业病预防
第五掌职业病预防与控制
节职业卫生服务
一、职业卫生服务的实施原则
二、职业卫生服务的基本内容
三、职业人群健康监护的概念
四、职业人群健康监护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常见职业病预防与控制
一、铅中毒
二、汞中毒
三、一氧化碳中毒
四、苯中毒
五、矽肺
第六章社会、心理、行为生活方式因素与健康
节概述
一、社会因素与健康
二、心理因素与健康
三、行为生活方式因素与健康
第二节亚健康状态的调治
一、亚健康状态诊断的参考标准
二、亚健康状态的调治原则
第七章心身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节心身疾病概述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二、心身疾病的特点
三、心身疾病的范围
四、心身疾病的分布趋势
五、人体对社会一心理刺激的应对机制
六、心身疾病的发病学机制
第二节心身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防制
一、心身疾病的诊断
二、心身疾病的治疗
三、心身疾病的三级预防
第八章社区预防
节卫生保健策略
一、全球卫生保健策略
二、全球卫生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三、国际卫生条例
四、健康中国
第二节社区预防服务
一、社区预防服务的概念
二、社区预防服务的基本内容
三、社区预防服务的实施
第九章临床预防
节临床预防概述
一、临床预防服务的概念
二、健康管理
第二节临床预防
一、临床预防服务的内容
二、临床预防服务的实施原则
三、实施临床预防服务的基本步骤
第三节健康管理
一、不良生活方式疾病的危害
二、不良生活方式疾病的健康管理
三、评价危险因素的优先次序
四、健康危险因素的干预
五、危险因素询问的主要内容和技巧
第十章中医预防服务
节概述
第二节中医预防服务适宜技术
一、中药预防
二、针灸预防
三、推拿预防
四、气功预防
五、中医体质预防
第三节中医社区预防服务
一、概述
二、社区中医预防服务支持
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预防保健科(室)的建设基本标准
四、社区中医预防服务模式
五、社区中医预防服务的运行机制
六、社区中医预防服务整合网络式
七、社区中医预防服务评价体系及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中医临床预防服务
一、中医养生及保健咨询
二、中医体质的筛查与辨证
三、中医临床预防性治疗
第五节中西医预防服务的比较
一、健康概念认识的差异
二、健康保健理念的差异
三、健康促进人群策略的差异
第十一章传染病的防制
节传染病的流行机制
一、传染病的概念和分类
二、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第二节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与措施
一、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策略
二、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三、计划免疫与生物接种
第三节常见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一、结核病
二、甲型病毒性肝炎
三、乙型病毒性肝炎
四、艾滋病
第十二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制
节现况及预防策略
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概况
二、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制策略
四、慢性病自我管理
第二节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
一、心脑血管病的预防与控制
二、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
三、恶性肿瘤的预防与控制
第十三章伤害的预防与控制
节概述
一、伤害的概念与分类
二、伤害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三、伤害的特点
四、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
第二节伤害的预防策略与措施
一、伤害的预防策略
二、伤害的预防措施
第三节主要伤害及其预防
一、自杀的预防
二、车祸的预防
三、溺水的预防
四、烧、烫伤的预防
五、中毒的预防
第十四章医源性与药源性疾病的防制
节医源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一、医源性疾病的概念
二、医源性疾病的病因及分类
三、医源性感染的分类、形成与传播条件
四、医源性感染的防制
第二节药源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一、药源性疾病的概念
二、药源性疾病的分类
三、药源性疾病的预防
四、药源性疾病的治疗
第三节中药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控制
一、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历程
二、中药不良反应的概念与分类
三、中药不良反应监测
第十五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控制
节概述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特征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危害
第二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原则和应对策略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原则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策略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调查及病因分析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控制措施
第三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规范管理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报告范围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原则、方法和时限
第十六章流行病学概述与描述性研究
节流行病学概述
一、流行病学的概念与用途
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观点
三、疾病分布
第二节描述性研究
一、现况研究
二、暴发与流行调查
三、其他描述性研究
第十七章分析性研究
节队列研究
一、基本概念
二、基本原理及特点
三、设计类型
四、设计与实施
五、常见偏倚及其控制
六、资料整理与分析
七、优缺点
八、应用领域
第二节病例对照研究
一、基本原理与特点
二、研究设计类型
三、设计与实施
四、偏倚及其控制
五、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六、优缺点
七、应用领域
第十八章实验性研究
节实验性研究概述
一、实验性研究的概念
二、实验性研究的基本特征
三、实验性研究的主要类型
四、实验性研究的基本原则
五、实验性研究的主要用途
六、实验性研究的主要优缺点
七、实验性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节临床试验
一、主要用途
二、临床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三、临床试验常用设计方案
四、临床试验设计与实施的基本步骤
五、临床试验效果的评价
六、影响疗效研究的主要因素
第三节社区试验
一、社区试验的主要目的
二、社区试验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三、社区试验设计和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十九章偏倚控制与病因推断
节偏倚及其控制
一、基本概念
二、常见偏倚及其分类
三、偏倚的控制
第二节病因及其推断
一、病因的概念及分类
二、病因学研究的程序和方法
第二十章诊断试验与筛检试验评价
节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诊断试验与筛检试验的区别
三、实施原则
第二节诊断试验与筛检试验的评价
一、评价的基本步骤
二、试验评价指标
三、提高试验效率的方法
第二十一章循证医学
节循证医学概述
一、循证医学定义
二、循证医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循证医学与传统医学的区别
四、循证医学证据分类及分级
五、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
第二节循证医学实践
一、循证临床实践基础
二、循证临床实践方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