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中国临床皮肤病学(上册)
中国临床皮肤病学(上册)

中国临床皮肤病学(上册)

资料大小: 252.95 MB
文档格式: PDF文档
资料语言: 简体中文
资料类别: 医药
下载说明:
推荐信息: 皮肤病   主编   临床   上册   中国

本地下载(5点)  备用下载(5点)

内容简介
中国临床皮肤病学(上册)
作 者: 赵辨 著
出版时间: 2010

内容简介
  《中国临床皮肤病学(套装上下册)》根据“全、新、精”的编写原则,结构及内容较《临床皮肤病学》第三版有了较大的删节、修改和补充。一、随着基础科学的快速发展,皮肤科学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也随之不断深化,形成了各有特色的亚专业。皮肤科的服务范围也有了很大的扩展。全书分为六篇,将“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性传播感染”“皮肤外科学”“美容皮肤科学”各作为独立一篇,以体现皮肤科学的进展和发展方向。第一篇皮肤科学基础,概述皮肤科的基础理论,密切与临床的联系,尽量反映当前的研究进展,比《临床皮肤病学》第三版增加了“皮肤遗传学”“皮肤光生物学”“皮肤药理学”三个新的章节。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是我国所特有。发扬中医精华,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皮肤科学,为世界皮肤科学作贡献,这也是我国皮肤科学者努力的方向,故将此作为独立一篇。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有助于“中西医并重”方针的实现。性传播疾病是皮肤性病学专业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观念的变化,世界各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关于“性传播疾病”的认识,已远远超出过去传统“性病”的狭义范围。因此对这类疾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诊断、治疗预防应从宏观上加以认识和研究。故《中国临床皮肤病学(套装上下册)》将“性传播疾病”作为一篇,名为“性传播感染”。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其中仍保留“性传播疾病”一章,但未应用“非淋菌性尿道炎”这一病名。因这一病名作为诊断已不准确,且目前应用较滥。从参考书的科学性要求出发,我们仅局限于“沙眼衣原体尿道炎/宫颈炎”,而对支原体的性传播感染问题,由于目前尚存在许多不同的看法,故将“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在此篇中作为一章介绍。另外增加“性传播相关疾病”一章,以区别于传统“性病”的概念。我们这样编排,希望能更新传统的“性病”概念,拓宽对性传播感染的认识,有助于深化对性传播感染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皮肤外科学”和“美容皮肤科学”是近年来我国皮肤科中发展起来的两个亚专业,特别是美容皮肤科学的发展更是迅速,已是当今皮肤科医师必须掌握的知识。因此《中国临床皮肤病学(套装上下册)》将“皮肤外科学”和“美容皮肤科学”各自作为一篇,对其发展方向、基本理论、临床应用、技术操作均作了扼要而简明的介绍。二、第三篇“皮肤病临床”是《中国临床皮肤病学(套装上下册)》的核心部分。这次修改中除在内容上要体现近年来的一些新知识、新经验外,还增补了一些遗漏的病种或新病种、新病症。在章节的分类上,我们继续采取病因及病症相结合的分类方法,即原则上根据病因归类分章,对许多病因还不明确的疾病,我们又根据皮肤科学重视形态学的特点,采取了按皮肤病特殊病症或疾病发生的特殊部位及组织结构(如黏膜、皮肤附属器等)归类。有些疾病虽可归入某一病因的章节,但因其主要病症突出而归入相应的章节中。

图书目录
《中国临床皮肤病学(上册)》目录:
第一篇 肤科学基础
第一章 皮肤胚胎学与比较生物学
第二章 皮肤解剖与组织学
第三章 皮肤生理学
第四章 皮肤生物化学
第五章 皮肤细胞分子生物学基础
第六章 皮肤免疫学基础
第七章 皮肤组织病理学
第八章 皮肤病理生理学
第九章 皮肤遗传学
第十章 皮肤光生物学
第十一章 皮肤药理学
第十二章 皮肤病的病因、症状和诊断
第十三章 皮肤病治疗学
第二篇 医及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中医皮肤病学基础
第三章 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的思路和方法
第四章 中医皮肤美容
第三篇 肤病临床
第一章 病毒感染性皮肤病
第二章 球菌感染性皮肤病
第三章 杆菌感染性皮肤病
第四章 衣原体和支原体所致的皮肤病
第五章 立克次体所致的皮肤病
第六章 螺旋体所致的皮肤病
第七章 真菌感染性皮肤病
第八章 寄生虫、昆虫及其他动物所致皮肤病
第九章 物理性皮肤病
第十章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第十一章 职业性皮肤病
第十二章 结缔组织病
第十三章 免疫性大疱病
第十四章 无菌性脓疱性皮肤病
第十五章 皮肤血管炎
第十六章 皮肤脉管性疾病
第十七章 免疫缺陷性皮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