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医药 >中华外科病理学 (中卷)
中华外科病理学 (中卷)

中华外科病理学 (中卷)

资料大小: 58.28 MB
文档格式: PDF文档
资料语言: 简体中文
资料类别: 医药
更新日期: 2020-03-30
下载说明:
推荐信息: 外科   中华   病理学

本地下载(5点)  备用下载(5点)

内容简介
中华外科病理学 (中卷)中华外科病理学(中卷)
作 者: 武忠弼,杨光华主编
出版时间: 2002-

内容简介
  医学各学科之间存在着相互的纵横联系,而外科学与病理学之间的密切关系,则更可谓与生俱来,不可分割。“外科病理学”这一名称正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两学科间这种密不可分的关联。诚然,随着近年来医学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许多疾病已可通过一些现代化的检查方法,特别是各种影像医学检查,诸如B型超声、CT、MRI以及核素显像等检查,作出诊断。但这些检查方法只能从病灶切面的肉眼观影像去判断其在体内的位置、大小、形状和大致性质,却不能准确地显示病灶的病理属性、严重程度和发展趋势,更不能从显微水平去分析判断病变的真正性质。因此,病理学检查和诊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是任何其他方法所不能取代的。还记得在欧洲医学界流行着这样一个说不地:“最后的一句话是要由病理学家来说的”。其涵义十分明确,也就是说,许多疾病最后是要通过病理学检查来加以确诊的。 鉴于上述实际情况,人民卫生出版社邀请了武忠弼和杨光华两位教授主持组编了这部《中华外科病理学》,为该社“中华系列”大型参考书之一,是全国90位享有盛名的资深病理学家的心血结晶,其内容既系统全面,又深入细致,尤其珍贵的是,此书附有大量源于本国材料的肉眼、显微及超微结构图照,弥足珍贵,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极具参考价值的巨著,也是一部中青年病理工作者和外科医师必备的案头读物。 《中华外科病理学》的出版,显然是我国医药卫生出版事业又一件值得庆贺的喜事,我乐为作序,并深信这部书的出版将进一步加强外科学与病理学的联系,将为培养此两学科的新生力量和进一步提高疾病的诊断水平作出新的贡献。前言 病理学无论在医学理论体系或疾病诊疗实践中,均与临床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是界乎基础与临床之间的一门重要学科,可谓两者间的桥梁。数十年来,在前辈病理学者的积极关怀、指导和支持下,经过几代病理学者的努力奋斗,我国病理学和其他学科一样,有了长足的发展,病理工作者,尤其是基层病理工作者的队伍不断壮大,病理学的教学、科研以及临床病理检验工作的理论水平不断提高,方法学不断现代化,在不少方面已经达到或正在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然而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患者遗体病理检验工作和国外一些先进国家相比,不仅明显滞后,而且尚有日趋减少之势,这对于我国疾病的病理和防治研究及人才培养极其不利。在这种情况下,可喜的是我国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工作(外科病理学或诊断病理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已逐渐深入到全国各基层单位。大量的病理活检不仅为各医疗单位的疾病诊断提供了直接的帮助,也为我国疾病的病理学和疾病防治研究积累了宝贵的资料,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面对这种良好的发展趋势,以及种种原因带来的病理学人才培养的困难,积极协助病理工作者,尤其是广大基层病理工作者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诊断实践能力,便成了不容忽视的迫切任务。有鉴于此,我国前辈病理学家杨述祖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中曾组织编著了一部《外科病理学》大型参考书,受到广大病理工作者的欢迎和重视。如今杨述祖教授虽已作古多年,但他为发展我国病理学事业所作出的宝贵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包括病理学及其方法技术的迅速发展,广大病理工作者、尤其广大基层病理工作者不断反映,迫切需要一部新的、比较适应当前科学技术和病理学本身发展的、较系统的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参考书。有鉴于此,人民卫生出版社出于对我国病理学建设事业的关注,主动提出并委托我们筹编这部大型《中华外科病理学》,作为该社“中华”系列大型参考书之一出版发行,以飨读者。这就是我们组织编著这部参考书的缘由。 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的要求和本书的性质,我们在本书的组编过程中,广泛邀请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成都、西安、长春、沈阳、济南、南京、杭州、福州、广州、合肥、武汉等地的外科病理学有关专家分工担任编写,以期群贤荟萃,集思广益,力求使这本新著具有较广泛的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