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理学类 >世界近代物理学简史
世界近代物理学简史

世界近代物理学简史

资料大小: 18.75 MB
文档格式: PDF文档
资料语言: 简体中文
资料类别: 理学类
更新日期: 2020-03-23
下载说明:
推荐信息: 简史   近代   世界   物理学

本地下载(30点)  备用下载(30点)

内容简介
世界近代物理学简史
出版时间:1988
前言
目录
序言——历史的转折
一、近代物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十九世纪末的三大实验发现
三、批判学派的精辟见解
第一章 狭义相对论的建立
第一节 经典物理学危机之一:“以太漂移”
一、以太和绝对时空观
二、对“以太漂移”的探索
三、迈克耳逊——莫雷实验及其“零结果”
四、迈克耳逊的生平与贡献
第二节 狭义相对论两个公设的提出
一、收缩假说的提出
二、彭加勒的卓见
三、相对性公设的提出
四、光速不变公设的提出
第三节 洛伦兹变换式与时空相对论效应的提出
一、洛伦兹变换式的提出
二、时空相对论效应的预言
三、闵柯夫斯基的几何描述
第四节 相对论物理学体系的形成
一、相对论性运动学的建立
二、相对论性电动力学的建立
三、相对论性的质能关系的提出
四、质量相对论效应的发现
五、相对论性热力学的建立
第五节 狭义相对论的实验验证
一、光速不变原理实验
二、时间延缓效应实验
三、缓慢运动物体的电磁现象实验
四、相对论力学实验
第六节 狭义相对论的建立过程及其历史地位
一、建立过程
二、历史地位
第二章 广义相对论的形成
第一节 广义相对论的三大前提
一、非欧几何学的问世
二、牛顿引力论的提出
三、相对性原理的发展
第二节 马赫对绝对时空观的批判
一、马赫对绝对时空观的批判
二、马赫对爱因斯坦的影响
三、狭义相对论的局限性
第三节 等效原理的提出
一、爱因斯坦的独特见解
二、等效原理的提出及发展
三、根据等效原理所得到的预言
第四节 广义协变原理的提出
一、相对性原理的推广
二、广义协变原理的提出
三、广义协变原理的物理意义
第五节 引力场中粒子运动方程的提出
第六节 引力场方程的建立
一、真诚有效的合作
二、科学方法论两项原则的成就
三、引力场方程的建立
四、引力场方程的第一个精确解
五、引力场方程与马赫原理
第七节 守恒定律的形成
一、物质的能量动量守恒定律的提出
二、引力场的能量动量张量及引力系统守恒定律
第八节 引力场的时空几何
一、广义相对论的数学基础
二、广义相对论的时空几何的物理基础
第九节 广义相对论的预言及三大实验验证
一、水星近日点的进动
二、光线在引力场中的偏转
三、引力红移
第十节 广义相对论的发展
一、引力波
二、宇宙学
三、统一场论
第十一节 爱因斯坦及其哲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一、爱因斯坦的生平——有头等光辉的一颗巨星
二、爱因斯坦对科学事业的巨大贡献
三、爱因斯坦的哲学思想
四、爱因斯坦的科学方法
第三章 原子物理学及量子论的建立
第一节 电子的发现及荷质比实验
一、关于阴极射线引起的争论
二、汤姆逊的荷质比实验
三、汤姆逊生平与贡献
第二节 云室的发明与油滴实验
一、威尔逊的云室及e值测定
二、密立根的油滴实验
第三节 塞曼效应及洛伦兹的电子论
一、塞曼效应的发现
二、电子论的建立
三、洛伦兹的生平与贡献
第四节 原子结构学说的提出
一、汤姆逊的无核结构模型
二、反向散射现象的发现
三、卢瑟福的有核行星模型
四、盖革—马斯登的散射实验
五、卢瑟福的生平与贡献
第五节 普朗克及其量子假说
一、经典物理学危机之二:“紫外灾难”
二、普朗克的辐射公式
三、能量量子化假说的提出
四、基本作用量子的问世及其测定
五、普朗克的生平与贡献
第六节 光电效应的发现及光量子假说的提出
一、光电效应现象的发现
二、光量子假说的提出
三、爱因斯坦方程的建立
四、比热的量子理论的提出
第七节 光量子存在的实验证明
一、密立根的光电效应实验
二、康普顿效应的发现
三、吴有训及其实验
四、康普顿生平与贡献
第八节 玻尔的量子理论
一、行星模型遇到的困难
二、巴尔末公式的发现
三、玻尔的量子理论
第九节 X射线研究与晶体结构
一、早期对晶体的认识
二、X射线的研究
三、劳厄及其对X射线衍射的发现
四、余瑞璜及其X射线晶体分析新综合法
第四章 量子力学的建立
第一节 德布罗意波的提出
一、索耳末会议及其沿革
二、物质波概念的提出
三、德布罗意生平及其贡献
四、戴维逊—革末的实验证明
第二节 海森堡的矩阵力学
一、海森堡及其科学思想
二、玻尔的对应原理与色散理论的研究
三、矩阵力学的创立
四、《关于量子力学(二)》问世
第三节 薛定谔及其波动力学
一、“意识到德布罗意观念的重要性”
二、建立“光学和波动理论的类比”模型
三、波动力学的建立
四、薛定谔生平及其贡献
第四节 玻恩及其对波函数的几率解释
一、对物质波的各种猜想
二、玻恩对波函数的几率解释
三、玻恩的生平与贡献
第五节 海森堡及其测不准关系
一、海森堡的“认识论”
二、测不准关系的提出
三、对测不准关系的评价
四、海森堡的生平与贡献
第六节 不相容原理的提出与电子自旋的发现
一、反常塞曼效应的发现
二、泡利的不相容原理
三、电子自旋的发现
四、泡利的生平与贡献
第七节 狄拉克和相对论性量子力学
一、卡皮查俱乐部对狄拉克的影响
二、狄拉克的量子力学
三、相对论性量子力学的建立
四、狄拉克生平与贡献
第八节 玻尔及其互补原理
一、玻尔的互补原理
二、量子物理学中的互补性与因果性
三、玻尔的生平与贡献
第九节 “对真理的追求比占有更可贵”
一、爱因斯坦的忧虑和异议
二、爆发了世界性的论战
三、EPR佯谬
第十节 量子力学的建立过程与各学派的形成
一、建立过程
二、各学派的形成
第五章 原子核物理学的建立与发展
第一节 拉开原子核物理学的序幕
一、天然放射性的发现
二、α、β、γ放射线的发现
三、放射性衰变规律的提出
四、居里夫人的生平及其科学贡献
第二节 原子核组成的探索
一、质子—电子组成假说遇到的困难
二、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三、原子核的组成
四、核磁矩的精确测量
第三节 原子核的结构模型
一、原子核的气体模型
二、原子核的液滴模型
三、α粒子模型(又称集团模型)
四、原子核的壳层模型
五、原子核的集体模型
第四节 新的里程碑——原子能时代的开始
一、人工核反应的发现
二、核裂变的发现
三、钱三强及核的三分裂
四、从链式反应到制造第一颗原子弹
五、轻核聚变反应的发现
六、原子能的和平利用
七、费米生平及其贡献⋯⋯⋯⋯⋯⋯⋯⋯⋯⋯⋯⋯⋯⋯⋯
⋯⋯⋯第六章 宇宙射线研究与基本粒子物理学的建立
第一节 宇宙射线的发现与早期研究
一、宇宙射线的发现
二、立式云室的发明
三、宇宙射线在地磁场中的效应
第二节 第一颗反粒子——正电子的发现
一、狄拉克的预言
二、安德逊的发现
三、赵忠尧及其硬γ射线的研究
第三节 中微子的发现及β衰变理论的提出
一、泡利的中微子假设
二、β衰变理论的提出
三、王淦昌及其《探测中微子的一个建议》
四、中微子存在的实验证明
第四节 汤川秀树及其介子理论
一 海森堡的交换力假说
二、汤川的预言
三、安德逊的发现与历史误会
四、鲍威尔及其π介子
五、张文裕及其μ介子原子
六、汤川秀树的生平与贡献
第五节 粒子物理学的建立
一、奇异粒子的发现与粒子的分类
二、研究手段的形成
三、对粒子间的相互作用的认识
四、守恒定律和对称性
五、探索基本粒子的结构
六、板田昌一的生平与贡献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