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生态环境 >磷与重金属吸附深度治理理论与技术
磷与重金属吸附深度治理理论与技术

磷与重金属吸附深度治理理论与技术

资料大小: 83.94 MB
文档格式: PDF文档
资料语言: 简体中文
资料类别: 生态环境
更新日期: 2021-08-06
下载说明:
推荐信息: 重金属   吸附   深度   治理   理论

本地下载(30点)  备用下载(30点)

内容简介
磷与重金属吸附深度治理理论与技术
出版时间: 2018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讲述磷与几种不同种类重金属的吸附深度治理理论与技术。根据作者多年对新型吸附剂深度去除磷与不同种类重金属的研究,力图系统地整合基于吸附方法深度治理磷与重金属污染的相关技术与理论。 [1] 在内容上,以磁铁矿针铁矿吸附含磷废水、ZnOZnAl水滑石除磷、好氧颗粒污泥吸附水体中铜、硝化好氧颗粒污泥去除铅、磁性纳米Fe3O4/MnO2吸附废水中的镉和铜、磁性铁氢氧化物吸附废水中的磷和铬等为研究主线,突出展示磷与重金属吸附深度治理这一重要研究方向,并从现代的观点和全新的思路对吸附剂的制备、表征、吸附热力学与动力学、吸附机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本书为“磷与重金属吸附”研究上的学术专著,可作为高等院校化工专业学生的学习资料,也可作为相关从业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1绪论(1)
1.1磷与水体富营养化(1)
1.1.1水体富营养化及其防治措施(1)
1.1.2水体中磷酸盐的来源与危害(2)
1.2含磷废水处理技术(2)
1.2.1吸附法(2)
1.2.2生物法(5)
1.2.3化学沉淀法(5)
1.2.4膜技术法(6)
1.3除磷吸附剂的发展方向(6)
1.4水环境中重金属的污染及其危害(6)
1.5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与方法(7)
1.5.1化学沉淀法(7)
1.5.2离子交换法(8)
1.5.3膜过滤法(8)
1.5.4吸附法(8)
1.6重金属吸附剂的研究展望(8)
参考文献(9)
2磁铁矿针铁矿吸附含磷废水(12)
2.1引言(12)
2.1.1铁(氢)氧化物概述(12)
2.1.2铁(氢)氧化物吸附机理(12)
2.1.3铁(氢)氧化物吸附磷的研究进展(13)
2.1.4铁(氢)氧化物吸附废水中磷的影响因素(13)
2.2废弃物制备磁铁矿针铁矿吸附剂及其物化性质表征(16)
2.2.1磁铁矿针铁矿吸附剂的制备(16)
2.2.2吸附剂的物化性质及测试方法(17)
2.3磷在吸附剂(MGM)上的吸附行为研究(20)
2.3.1吸附等温线(20)
2.3.2吸附热力学、动力学(21)
2.4磷在MGM上吸附机理研究(23)
2.4.1吸附除磷效果随pH值的变化规律(23)
2.4.2不同磷浓度下Zeta电位随pH值的变化规律(24)
2.4.3不同pH值下吸附除磷效果随离子强度的变化规律(25)
2.4.4磷的吸附络合形式随pH值的变化规律(26)
2.4.5Fe3+与SCN-显色实验(26)
2.5某汽车制造公司酸洗综合废水吸附除磷实验(27)
2.5.1最佳pH值的确定(27)
2.5.2最佳投加量的确定(27)
2.6小结(28)
参考文献(29)
3ZnOZnAl水滑石深度去除生化尾水中含磷污染物(33)
3.1引言(33)
3.1.1水滑石的结构(33)
3.1.2水滑石的性质(34)
3.1.3水滑石制备方法(34)
3.2ZZA水滑石的制备与表征(35)
3.2.1ZZA的制备(35)
3.2.2吸附剂表征(36)
3.3ZZA水滑石吸附模拟生化尾水中磷酸盐(39)
3.3.1ZZA吸附磷酸盐的动力学研究(39)
3.3.2ZZA吸附磷酸盐的等温线研究(41)
3.3.3ZZA吸附磷酸盐的热力学研究(43)
3.3.4ZZA吸附磷酸盐的影响因素(44)
3.4ZZA吸附去除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中的磷酸盐(47)
3.4.1最佳pH值(47)
3.4.2最佳投加量(47)
3.4.3最佳条件下的四种吸附剂对比(48)
3.5小结(49)
参考文献(49)
4好氧颗粒污泥的优化培养及吸附水体中Cu2+(52)
4.1引言(52)
4.1.1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52)
4.1.2影响好氧颗粒污泥稳定性的因素(53)
4.1.3好氧颗粒污泥吸附重金属的国内外研究现状(55)
4.2好氧颗粒污泥的优化培养(56)
4.2.1实验装置运行控制(56)
4.2.2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57)
4.2.3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态变化(59)
4.2.4成熟颗粒污泥的物理和化学性质(61)
4.2.5Zeta电位与EPS变化之间的关系(62)
4.2.6一个周期内Zeta电位和EPS的变化(63)
4.3好氧颗粒污泥对Cu2+的吸附行为(64)
4.3.1好氧颗粒污泥的特征分析(64)
4.3.2p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66)
4.3.3吸附时间和Cu2+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66)
4.3.4吸附剂投加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67)
4.3.5吸附等温线(68)
4.3.6吸附动力学(69)
4.3.7吸附热力学(70)
4.3.8吸附机理(70)
4.4普通活性污泥对Cu2+的吸附行为(72)
4.4.1pH值的影响(72)
4.4.2吸附时间和Cu2+初始浓度的影响(73)
4.4.3吸附剂投加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74)
4.4.4吸附等温线(74)
4.4.5吸附动力学(75)
4.4.6吸附热力学(76)
4.4.7吸附机理(76)
4.5小结(77)
参考文献(78)
7几何量精度的测量175
7.1长度尺寸测量175
7.1.1用立式光学计测量塞规175
7.1.2用卧式测长仪测量孔径178
7.2形状和位置误差测量182
7.2.1直线度误差的测量182
7.2.2用圆度仪测量圆度误差186
7.3表面粗糙度测量191
7.3.1用光切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191
7.3.2用电动轮廓仪测量表面粗糙度194
7.4螺纹测量198
7.5齿轮测量205
7.5.1齿轮齿距偏差的测量205
7.5.2齿轮径向跳动的测量209
7.5.3齿轮径向综合偏差的测量211
7.5.4齿轮齿廓总偏差的测量213
7.5.5齿轮公法线长度的测量217
思考题219
8现代测量220
8.1三维测量实验220
8.2非接触3D图像测量实验223
8.3高精密圆度测量仪测量实验227
思考题231
9机械结构认识和性能测试232
9.1零件测绘的方法和步骤232
9.2机械设计现场教学233
9.3带传动实验238
9.4螺栓组受力分析实验242
9.5封闭功率流式齿轮传动效率测定243
9.6开式传动效率测定247
9.7液体动压轴承试验249
9.8减速器性能与结构分析253
9.9轴系结构创意组合设计与分析255
10机构创新设计实验257
10.1机构创新设计的方法257
10.2平面机构创意组合设计实验262
10.3机构创意组合及运动参数分析实验263
11综合与提高实验268
11.1综合测量实验268
11.2自行车变速轴的拆装和结构分析269
11.3实验方法研究与分析实验277
11.4显微硬度测试实验278
11.5常用零件的选材、热处理和组织分析283
11.6用表面粗糙度测量仪测量表面粗糙度288
11.7机械系统创意组合及运动参数分析实验293
11.8机械系统性能研究与分析实验297
思考题305
参考文献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