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电子信息 >科学前沿进展丛书 汉语人机语音通信基础
科学前沿进展丛书 汉语人机语音通信基础

科学前沿进展丛书 汉语人机语音通信基础

资料大小: 42.04 MB
文档格式: PDF文档
资料语言: 简体中文
资料类别: 电子信息
更新日期: 2020-03-30
下载说明:
推荐信息: 语音   前沿   汉语   通信   进展

本地下载(30点)  备用下载(30点)

内容简介
科学前沿进展丛书 汉语人机语音通信基础
出版时间: 2010年版
丛编项: 科学前沿进展丛书
内容简介
  《汉语人机语音通信基础》首先系统地阐述了言语科学和言语工程赖以建立的电学、语音学和声学的基础理论与实用知识,继而介绍了语音产生的声学理论和语音分析的技术与方法,进一步给出有关汉语的语音分析结果和部分原始数据,还对言语可懂度试验和言语可懂度理论,以及言语质量评价做了深入的讨论。最后,综述构建人机语音通信的言语输出、言语输入和对话系统。读者通过《汉语人机语音通信基础》可以集中方便地获取人机语音通信这个新兴多学科交叉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有关汉语语音特征的研究结果。《汉语人机语音通信基础》可作为言语科学与技术、语音信息处理和电话通信等专业的研究生或大学高年级学生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听力学和嗓音医学界的从业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
《针学前沿进展》序

序二
前言
第0章 绪论
0.1 初创时期
0.2 机械模拟时期
0.3 波形原理时期
0.4 参数提取时期
0.5 信息处理时期
参考文献
第1章 电学基础
1.1 电学的发展
1.2 电的物理性质
1.3 电路基本元件
1.3.1 电阻
1.3.2 电感
1.3.3 变压器
1.3.4 电容
1.4 电路分析的数学工具
1.4.1 三角函数
1.4.2 双曲函数
2.8.3 区别特征的定义
2.8.4 汉语普通话区别特征系统
2.8.5 普通话儿化韵
2.9 汉语普通话机读音标SAMPA-SC
2.10韵律结构
2.10.1 音节
2.10.2 音步
2.10.3 韵律词
2.10.4 音韵短语
2.10.5 语调短语
2. 语调和语调模型
2.1 1.1 语调
2.1 1.2 语调模型
参考文献
第3章 声学基础
3.1 声学的发展
3.2 声波
3.3 管中的声波
3.3.1 驻波
3.3.2 管口的末端校正
3.3.3 管与声道
3.4 喇叭
3.5 声波的性质
3.5.1 标准大气
3.5.2 声速
3.5.3 特性阻抗
3.5.4 声衰减
3.6 声波的客观度量
3.6.1 分贝与声强级、声压级
3.6.2 声级简化计算法
3.6.3 声压级举例
3.6.4 声强测量
3.7 声波的主观度量
3.7.1 响度与响度级
3.7.2 音调、音高和临界频带
3.8 声级计
3.9 用带通滤波器作精密频率分析——邻带差值法
3.10动力类比
3.10.1 四种一维系统
3.10.2 声阻
3.10.3 声质量
3.10.4 声顺
3.10.5 声导
3.11听觉
3.11.1 人耳的构造和功能
3.11.2 听觉学说
3.11.3 听阈
3.11.4 听力损失
3.11.5 正常听力的听觉范围
3.11.6 差阈
3.11.7 双耳功能
3.12环境声学
3.12.1 房间声学
3.12.2 室内噪声和环境噪声
3.13电声学
3.13.1 传声器
3.13.2 扬声器
3.13.3 耳机
参考文献
第4章 语音产生的声学特性
4.1 人类发音系统
4.1.1 呼吸系统
4.1.2 声源器官
4.1.3 调音器官
4.2 发音器官的等效声学元件
4.3 言语声波辐射
4.4 嗓音声源
4.4.1 声门阻抗
4.4.2 嗓音声源与声道的相互互作用
4.4.3 声门脉冲的有倾
4.4.4 纹波效应
4.4.5 叠加效应
4.4.6 瞬时共振频率和带宽
4.4.7 共振峰振幅与共振峰频率、基音频率之间的关系
4.4.8 浊辅音的嗓音声源
4.5 嗓音工作方式
4.5.1 气声
4.5.2 挤音
4.5.3 耳语
4.6 非相互作用嗓音声源模型
4.7 模型的细化——剩余闭合段问题
4.8 相互作用嗓音声源模型
4.9 噪声声源
4.10声道的声学特性
4.11语音频谱构成分析
4.11.1 声道转移函数
4.11.2 共振峰模式
4.11.3 浊音频谱
4.11.4 双管模型
4.11.5 喇叭一三参数模型
4.11.6 侧壁阻抗的影响
4.11.7 声辐射阻抗的影响
4.11.8 声门阻抗的影响
4.11.9 辅音激励的影响
……
第5章 语音分析
第6章 汉语语音分析
第7章 语言可懂度与语音质量评定
第8章 言语输出
第9章 言语输入
第10章 口语对话系统
索引
名词索引
名词索引
人名索引
人名索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