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水利 >太湖生态清淤及调水引流
太湖生态清淤及调水引流

太湖生态清淤及调水引流

资料大小: 67.26 MB
文档格式: PDF文档
资料语言: 简体中文
资料类别: 水利
更新日期: 2019-12-30
下载说明:
推荐信息: 引流   清淤   生态   太湖   调水

本地下载(30点)  备用下载(30点)

内容简介
太湖生态清淤及调水引流
出版时间:2012年
内容简介
  本书分析了太湖水环境问题的由来;重点总结了两项关键治理措施——生态清淤与调水引流;详细阐述了生态清淤方案、规划设计与组织实施;系统总结了淤泥调查、清淤深度确定、淤泥吸取、施工机械、余水处理等关键技术,并研究了淤泥固化处理的各种方法,结合工程实践,提出了淤泥综合利用的各种途径;研究开发了集射流式无扰动淤泥吸取、淤泥快速脱水、余水处理技术于一体的清淤固化一体化系统,实现了清淤、固化和余水处理的流水作业;在引江济太试验基础上,提出了调水引流技术方案并阐述了关键技术和实施过程。近五年的太湖治理实践表明,太湖生态清淤削减了内源污染负荷、清除了部分藻源、扼制了湖泛发生、改善了底栖生物生存环境;调水引流有效促进了太湖水体流动,改善了湖泊水动力条件,提升了水体自净能力。生态清淤和调水引流已成为改善太湖水环境的关键措施。本书可供水文水资源、水环境及生态领域的学生、研究人员及从事湖泊研究与管理的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前言
第1章 太湖水环境问题由来
1.1 太湖流域概况
1.2 2007年无锡供水危机
1.2.1 发生过程
1.2.2 媒体报道
1.2.3 危机成因
1.3 水环境问题与成因
1.3.1 水质恶化
1.3.2 蓝藻暴发
1.3.3 生态系统破坏
1.3.4 水环境恶化原因
1.4 水环境综合治理思路
1.4.1 总体目标
1.4.2 总体思路
1.4.3 技术路线
1.5 水环境综合治理措施
1.5.1 结构调整
1.5.2 点源治理
1.5.3 面源治理
1.5.4 节水减排
1.5.5 调水引流
1.5.6 生态清淤
1.5.7 蓝藻治理
本章小结
第2章 太湖底泥特性
2.1 底泥分布
2.1.1 底泥分布及蓄积量
2.1.2 流泥分布及流泥量
2.1.3 分布成因
2.2 底泥特性
2.2.1 物理性质
2.2.2 化学性质
2.2.3 污染释放
2.3 底泥污染过程
2.3.1 底泥来源
2.3.2 污染物垂向分布
2.3.3 污染物累积过程
2.4 与湖泛关系
2.4.1 湖泛的发生
2.4.2 底泥对湖泛生成影响
本章小结
第3章 生态清淤工程
3.1 清淤缘由
3.1.1 清淤提出
3.1.2 政府决策
3.2 清淤工程
3.2.1 清淤方案
3.2.2 工程安排
3.2.3 工程实施
3.3 组织管理
3.3.1 第三方检测
3.3.2 第三方评估
3.3.3 清淤验收
本章小结
第4章 生态清淤关键技术
4.1 底泥调查技术
4.1.1 水下地形测量
4.1.2 底泥勘探及淤积量计算
4.1.3 底泥污染状况调查
4.1.4 底泥调查技术要求
4.2 清淤范围与深度确定技术
4.2.1 清淤范围与面积确定
4.2.2 清淤深度确定
4.3 施工技术
4.3.1 设备要求
4.3.2 挖泥船选择
4.4 余水处理技术
4.4.1 余水排放控制
4.4.2 余水处理方法
4.4.3 物化组合处理工艺
4.4.4 应用实例
本章小结
第5章 淤泥干化与利用
5.1 物理处理方法
5.1.1 堆场干化技术
5.1.2 低位真空预压法
5.1.3 其他物理方法
5.1.4 工程实例
5.2 化学处理方法
5.2.1 技术原理
5.2.2 固化过程
5.2.3 工程实例
5.3 复合干化法
5.3.1 技术原理
5.3.2 适用性分析
5.4 技术比较
5.5 资源化利用
5.5.1 工程用土
5.5.2 建筑材料
5.5.3 建设湖滨带
5.5.4 构建湿地
本章小结
第6章 清淤固化一体化
6.1 原理与技术
6.1.1 工艺原理
6.1.2 核心技术
6.2 清淤船
6.2.1 系统构成
6.2.2 吸取系统
6.2.3 移动控制系统
6.2.4 作业管理系统
6.3 泥水处理系统
6.3.1 工艺流程
6.3.2 系统组成
6.4 工程应用
6.4.1 主要设备
6.4.2 施工流程
6.4.3 设备布置
6.4.4 工程运行
6.4.5 清淤成本
本章小结
第7章 生态清淤效果
7.1 国内外研究现状
7.2 改善湖体水环境
7.2.1 遏制湖泛发生
7.2.2 降低蓝藻暴发强度
7.2.3 改善湖区水质
7.2.4 改善湖泊底栖环境
7.3 水生物监测评价
7.3.1 浮游植物
7.3.2 底栖生物
7.3.3 沉水植物
7.4 回淤速率分析
7.4.1 回淤情况
7.4.2 影响因素
本章小结
第8章 调水引流
8.1 调水引流由来
8.1.1 引江济太试验
8.1.2 2007 年应急调水
8.1.3 调水引流提出
8.2 调水引流技术
8.2.1 调度原则
8.2.2 调度关键技术
8.2.3 调水沿线水质监测
8.2.4 调水引流实践
8.3 调水水质
8.3.1 长江源水
8.3.2 望虞河干流
8.3.3 入湖氮磷含量
8.3.4 主要入湖河道
8.4 引江调水扩建工程
8.4.1 工程必要性
8.4.2 工程布局
8.4.3 工程效果展望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各界评价
9.2.1 领导关心
9.2.2 媒体报道
9.3 展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