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引黄济津调水实践 [刘学峰 主编] 2013年
引黄济津调水实践 [刘学峰 主编] 2013年

引黄济津调水实践 [刘学峰 主编] 2013年

资料大小: 79.51 MB
文档格式: PDF文档
资料语言: 简体中文
资料类别: 水利
下载说明:
推荐信息: 主编   实践   调水   引黄济津   刘学峰

本地下载(30点)  备用下载(30点)

内容简介
引黄济津调水实践
出版时间:2013年
内容简介
刘学峰等编著的《引黄济津调水实践(精)》旨在以唯物史观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系统总结新中国历史上这一重大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发展历程,研究分析不同时期引黄济津发展变化的工作特点、演进规律、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以期增进广大读者对引黄济津调水的全面了解,促进社会各界对跨流域调水事业的关注和支持,激励水利工作者承前启后,续写团结治水、调水引流、多源互补、丰枯调剂的水量调度新篇章。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一章 引黄济津的起因
  第一节 海河流域日趋紧缺的水资源形势
  一、海河流域从水源丰沛到干旱缺水的演变
  二、天津在国家经济社会战略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三、1963年海河流域大洪水
  四、大规模根治海河
  五、华北大旱与天津水荒
  六、引黄济津应急调水方案的产生
  第二节 引黄灌溉济卫工程
  一、卫河航运的变迁
  二、从引黄灌溉济卫工程到人民胜利渠
  第二章 20世纪70年代的引黄济津
  第一节 首次引黄济津的实施
  一、黄河与海河的水账
  二、卫河基流入津
  三、黄河水抵达天津
  第二节 接连不断的天津水荒
  一、1973年天津用水再度告急
  二、九宣闸再迎黄河水
  第三节 1975年的引黄济津
  一、海河各支流断流
  二、两次引黄济津会议
  三、卫河干流治理与人民胜利渠扩建
  第三章 改革开放初期的引黄济津
  第一节 严重困扰天津改革发展的水资源瓶颈
  一、改革开放中的天津
  二、连年干旱引发缺水新危机
  三、国务院的紧急决策
  第二节 从孤旅奋战到三路进军
  一、两条新线路的加盟
  二、建立新型的跨流域调水管理体制
  三、加紧实施各项输水工程
  四、1981年引黄济津的实施
  五、引水引沙分析及输水工程存在的问题
  六、天津市节 约用水在行动
  第三节 1982年引黄引岳济津
  一、两处水源两个战场
  二、引水管理实行包干责任制
  三、水质监测走向前台
  第四节 引滦人津工程与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
  一、引滦人津工程的兴建
  二、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决策与建设
  第四章 2l世纪跨流域调水的新实践
  第一节 世纪之交的新挑战与新任务
  一、举世震惊的黄河断流与华北地区的严重水荒
  二、2000年引黄济津方案的确定与相关工程建设
  三、黄河水量调度与引黄济津输水管理
  四、化解冰期输水难题
  五、一曲绿色的颂歌
  第二节 矛盾交织中的2002年应急调水
  一、黄河、海河同时遭遇大旱
  二、引黄济津方案的选择
  三、千里接力筹集水源
  四、一场没有完整结局的调水
  第三节 新挑战与新对策
  一、2003年“华西秋雨”
  二、输水率决定调水成败
  三、高含沙引水与内涝叠加
  四、2004年在应急调水中提升应急反应能力
  五、引黄工程沉沙治理的调查与对策
  第四节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一、2009年的三重引黄任务
  二、携手共进应对新挑战
  三、投资体制与供水模式的变革
  四、2010年重启潘庄引黄济津线路
  五、攻坚克难,全力保障引黄济津正常运行
  六、2011年引黄济津入冀
  第五章 两个相关的重大问题
  第一节 南水北调工程与引黄济津
  一、南水北调工程
  二、天津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
  第二节 华北地区地下水漏斗与环境生态危机
  一、华北地区地下水漏斗的形成
  二、日趋严重的城市缺水问题
  第六章 经验与启示
  第一节 引黄济津成效显著
  一、社会效益极为突出
  二、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三、生态效益非常明显
  第二节 引黄济津的主要经验
  一、党中央国务院正确决策
  二、有关部门精心组织周密部署
  三、调水方案科学论证优化比选
  四、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五、调度科学管理到位
  六、团结协作配合密切
  第三节 引黄济津的启示
  一、必须坚持先节水后调水
  二、必须坚持常态与应急相结合
  三、必须坚持不断完善体制机制
  引黄济津调水实践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