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轻工业 >茶经图说 典藏版
茶经图说 典藏版

茶经图说 典藏版

资料大小: 46.96 MB
文档格式: PDF文档
资料语言: 简体中文
资料类别: 轻工业
更新日期: 2020-08-25
下载说明:
推荐信息: 图说   典藏   2015

本地下载(30点)  备用下载(30点)

内容简介
茶经图说 典藏版
出版时间:2015
内容简介
《茶经图说(典藏版)》以图说的形式开启《茶经》雅俗共赏的视野,使读者一目了然。图与文配合紧密,文物图片还原历史,体现艺术欣赏性与历史真实性,使普通读者与专业读者都能从中受益。对于配图,笔者考证、研究陆羽《茶经》等相关历史文献;筚路蓝缕,进行田野考察;利用自身专业设计、绘制、拍摄,这是十五年来考证、研究《茶经》的结晶,具有原创性。如“二之具”、“三之造”的制茶工具与制茶工艺流程,“四之器”的煮茶、饮茶器具和煮饮程序,笔者绘制成图纸,并在2002年~2006年做成实样于杭州和宜兴进行过演绎。《茶经图说(典藏版)》中的陆羽《茶经》原文,采用宋成淳九年刊《百川学海》本作底本,参校《四库全书》本、俞政《茶书全集》本、宛委山堂《说郛》本等十余个版本,还参校了宋人诗注、方志、文集、笔记、类书中《茶经》的引文(因为体例关系,不出校记),应该是最接近陆羽原意的《茶经》文本。 裘纪平编著的《茶经图说(典藏版)》依循陆羽论茶不囿于茶、言器指归于道的思想。其对当下社会的意义,在此从正、序、俭、信四个方面作一探讨。
目录
前言
茶经卷上
茶经卷上
一 之源
古代大茶树
茶树的叶、花、果
茶之初其字为“荼”
唐代茶书法
茶曾有多种称呼
茶的栽培土壤
茶的栽培和良种
茶的鲜叶识别
茶的生态环境
茶可养德雅志
茶能祛病强身

二 之具
采茶工具
蒸茶工具
成型工具
干燥工具
记数工具
封藏工具

三 之造
茶叶采摘
饼茶制造
品质鉴定
千年饼茶
茶经卷中

四 之器
器以载道
生火用具
煮茶用具
烤茶用具
碾茶用具
量茶用具
盛水、取水、滤水用具
取水及分茶用具
煮茶用具
盛盐、取盐用具
盛水用具
饮茶用具
盛贮用具
清洁用具
陈列和盛贮用具
茶经卷下

五 之煮
炙烤茶饼后碾末
煮茶用火
煮茶用水
烧水煮茶候三沸
白花浮光凝碗面
酌分五碗

六 之饮
荡昏寐,饮之以茶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
精微致妙得本真
珍鲜馥烈有“九难”
茶性俭,不宜广

七 之事
薪尽火传:远古而来的茶人
《神农食经》:有力悦志茶功效
《尔雅》、《广雅》:茶之注
晏婴:以茶为廉
司马相如:《凡将篇》
扬雄:《方言》
韦曜:以茶代酒
桓温:宴以茶果
陆纳:茶为素业
《搜神记》:夏侯恺觅茶饮
刘琨:常仰真茶
傅咸:蜀妪卖茶粥
《神异记》:虞洪获大茗
左思:心为茶?F剧
张载: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
南中茶子
霜华之茗
孙楚:茶?F出巴蜀
华佗:《食论》
壶居士:《食忌》
郭璞:《尔雅注》
《世说新语》:任瞻问茶
《续搜神记》:秦精采茗
晋惠帝瓦盂饮茶
飨茗获报
老姥卖茶
单道开饮茶苏
法瑶饮茶
西园卖茶
昙济设茗:王子疑是甘露
王微:收领今就桢
鲍令晖《香茗赋》
齐武帝以茶为祭
刘孝绰:茗同食粲
陶弘景:苦茶轻身换骨
王肃:茗不堪与酪为奴
《桐君录》:茗有饽,饮之宜人
地理志上的茶产地
徐勣:《新修本草》
茶方两款

八 之出
《唐十道图》
唐代茶区
山南茶区
淮南茶区
浙西茶区
浙东茶区
剑南茶区
黔中茶区
江南茶区
岭南茶区

九 之略
不拘一格茶之道
十之图
陈诸座隅,目击而存
英文《茶经》

附录
附录一 陆羽生平大事年表
附录二 历代陆羽传记
附录三 历代《茶经》序、跋
附录四 主要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