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轻工业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沈从文 编著] 2002年版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沈从文 编著] 2002年版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沈从文 编著] 2002年版

资料大小: 28.38 MB
文档格式: PDF文档
资料语言: 简体中文
资料类别: 轻工业
更新日期: 2020-04-10
下载说明:
推荐信息: 服饰   中国古代   研究

本地下载(30点)  备用下载(30点)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出版时间:2002
丛编项: 世纪文库 第二辑
内容简介
  郭沫若曾经在1964年6月专为该书所作的序中评价:工艺美术是测定民族文化水平的标准,在这里艺术和生活是密切结合着的。古代服饰是工艺美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资料甚多,大可集中研究。于此可以考见民族文化发展的轨迹和各种兄弟民族间的相互影响。历代生产方式、阶级关系、风俗习惯、文物制度等,大可一目了然,是绝好的史料。遗品大率出自无名作家之手。历代劳动人民,无分男女,他们的创造精神,他们的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毅力,具有着强烈的生命脉搏,纵隔千万年,都能使人直接感受,这是值得特别重视的。沈从文先生花费了半生心血,历经磨难,整理好的关于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文稿曾在文革”期间遭遇冲击,被定性为黑书毒草。其惨淡经营起来的藏书和资料全部损失,本人也遭到各种迫害。1969年冬,这位年近70、身患高血压、心脏病的老人同许多中国知识分子一样,被下放到湖北咸宁农村,养猪种菜。但他并未灰心丧气,凭着惊人的毅力和超人的记忆力,在手边没有任何参考资料和笔记的情况下,硬是将满脑子里的丝、漆、铜、玉、花花朵朵、坛坛罐罐反复回忆温习,把图稿中疏忽遗漏或多余处一一用签条记忆下来,写成此书。沈先生回忆那段生活,曾风趣地说:在农村五七干校期间,对我的记忆力是个极好的锻炼机会,血压一度上升到二百五十,还是过了难关,可能和我用心专一,头脑简单密切相关。《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涉及的时期起自殷商迄于清朝,对三四千年间各个朝代的服饰问题进行了抉微钩沉的研究和探讨,全书计有图像700幅,25万字。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本书所叙是服饰,但又不能仅以服饰论之。从服饰这个载体,不难窥见中国历代朝野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民俗、哲学、伦理等等诸多风云变迁之轨迹。这也正是全书的宝贵价值所在。以服装而论,它的产生,可能出于捕猎、应付战争的需要,为避免利爪与矢石的伤害,或出于伪装与威吓,人们向某些有鳞甲与甲壳的动物学习,即所谓孚甲自御的办法。便用骨针率先缝制这种原始的军事服装胸甲一类局部衣着,并由此演化出一般日常服装。保护生命、拼形御寒、装饰自身,乃是服装最主要的功用。本书以札记形式,考证、记录、梳理、升华,博大而精深,朴实且生动,读后给人以历史的和审美的享受。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沈从文在一生中,靠顽强自学成才,驰骋文化领域,建树辉煌。以共和国成立前后为界,他先做文学家,写出了《边城》、《长河》等蜚声海内外的文学佳作;后突然激流退不,应该说他仍然是一名文化战线上的猛士转而从事古代服饰研究,很快成为一位古文物大家,写作出版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甘于寂寞,坚韧不拔,不卑不亢,埋头苦干,星斗其文,赤子其人不怀迟暮叹,还喜长庚明。独轮车虽小,不倒永向前。这,就是沈从文先生留给世人的超越其著作文本之外的宝贵精神财富。
目录
序言
引言
一、 旧石器时代出现的缝纫和装饰品
二、 新石器时代的绘塑人形和服饰资料
三、 新石器时代的纺织
四、 商代葬中的玉、石、陶、铜人形
五、 周代雕玉人形
六、 周代男女人形陶范
七、 战国楚墓漆瑟上彩会猎户、乐部和贵族
八、 战国帛画妇女
九、 战国楚墓彩绘木俑
十、 战国彩绘漆卮上妇女群像
十一、 战国雕玉舞女
十二、 战国雕玉小孩和青铜弄雀女孩
十三、 战国青铜鉴上水陆攻战纹
十四、 战国青铜壶上採难能可贵、习射、宴乐、弋猎纹
十五、 战国鹖尾冠被练甲骑士
十六、 战国珮玉彩琉璃珠和带钩
十七、 江陵马山楚墓发现的衣服和衾被
十八、 马山楚墓山土的锦绣
十九、 西汉墓壁画二桃杀三士部分
二十、 汉空心砖持戟门卒
……
后记
再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