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经济 >短线赌钱与长线赌命:重塑我们的市场观体系
短线赌钱与长线赌命:重塑我们的市场观体系

短线赌钱与长线赌命:重塑我们的市场观体系

资料大小: 32.04 MB
文档格式: PDF文档
资料语言: 简体中文
资料类别: 经济
更新日期: 2020-08-13
下载说明:
推荐信息: 短线   长线   赌钱   体系   重塑

本地下载(30点)  备用下载(30点)

内容简介
短线赌钱与长线赌命:重塑我们的市场观体系
出版时间:2010
内容简介
  从交易时间长短而言,如果我们把短期的投机行为看作一种赌博的话,那我要说的是,做长线的人所押出的赌注比短线投机者的赌注更大——略微夸张一点讲,短线投机者是在财钱,而做长线的侧在赌“命”。
目录
绪言
是什么决定了投资行为的成败?天上真的不会掉馅饼;市场观的重要意义
第一章 投资与投机的概念
“投资者”、“投机者”或“投入者”?投资与投机的新定义;股票的“血缘”问题;投机的真实价值
第二章 中国股市的根本矛盾
股权分置改革的逻辑;中国股市的根本矛盾;股市的根本矛盾亭关一个简单的原理
第三章 “赌钱”与“赌命”
中国股民的惨淡营生;假如我们置身于郁金香狂潮的那个年代;中国股市的那只“摸得着的手”;“短线赌钱”与“长线赌命”
第四章 上市公司就一定不是“郁金香”?
价格究竟会以什么方式回归到价值所在的水平上?“价值投资”真的比投机安全吗?放低姿态、承认现实
第五章 游方和尚与卖豆腐的
股票等于投资?新版“选美论”:不选“大众情人”选“大众时尚”;市场分析方法的“高深化”与“简陋化”倾向;市场观在重要性上超越市场分析方法
第六章 价格究竟能否预测?
一个由来已久又被普遍忽略的问题;价格呈现随机数字的特征;在任何时刻,价格上涨的概率与下跌的概率相等;价格的历史数据作为时间序列“看起来漫无目的”;有效率市场理论支持价格不可预测
第七章 数学家的本意不符合我们的需要
新版“飞矢不动”的悖论;数学家们认为“趋势并不存在”;对价格曲线的“另类解读”
第八章 价格不可预测是因为研究素材不够吗?
数学家们的研究素材不够吗?数学家只证明了技术分析的缺陷吗?价格的涨跌方向与大致规模可以预测;基础分析版的“历史会重演”
第九章 价格的“什么”不可预测?
无法量化的概念;价格的时间、周期能否预测?价格的变化轨迹可以预测吗?价格趋势存在吗?
第十章 “东施效颦”的有效率市场理论
有效率市场理论的出发点;机械唯物主义的思想根源;理论抽象不是错误假设的遁词;有效率市场理论不能证明“趋势不存在”
第十一章 价格形成中的“盲人摸象”
发生在市场上的“盲人摸象”;“既不优秀也不愚蠢”的投资者能做什么?“盲人摸象”与“风险定价”、“发现价格”;“市场总是对的”或“市场总是错的”?市场行为包容消化当前的一切
第十二章 市场行为的意义与投资咨询的正业
不要根据大众常识来交易;投资咨询业存在的意义
第十三章 价格的随机性与趋势性
趋势的基本特征;为什么随机数字看起来也像趋势?“价格不可预测”与“价格变化存在趋势”之间是否矛盾?
第十四章 我们对“价格能否预测”问题的基本看法
我们研究市场的出发点;技术分析的“标准答案”;我们并非“无所不知”
第十五章 趋势的状态与市场分析的任务
趋势的边界;股票与期货的差别;依据“高概率事件”来识别趋势状态
第十六章 猎手必须事先明确自己的捕捉对象
如何评判交易行为正确与否?明确自己的捕捉对象;三种趋势的意义;明确捕捉对象意味着需要有所取舍;对交易行为是否存在正确的评判标准
第十七章 根据“高概率事件”寻找交易信号
平台突破的信号;左脸被抽一耳光再把右脸凑过去?蜡烛图有助于识别突破信号的有效程度
第十八章 趋势演变的不同类型
3浪结构;移动钟摆模型;研究趋势的类型不是预测价格或价格轨迹
第十九章 止损的意义与原则
在第一时间设计好止损策略;股票交易的止损问题;止损的原则
第二十章 投机的本质
投机与赌博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根据自身风险承受力来选择交易机会;分步建仓的策略
第二十一章 是什么妨碍了我们作出正确的决定?
错误的预测;错误的基本面消息;错误的追求目标;错误的捕捉对象;“鸡同鸭讲”:不同市场观的人之间很难沟通交流
第二十二章 “黑天鹅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
什么是“黑天鹅事件”?凭什么在“9·11”之前做空美国股市?“在次贷危机之前做空美国股市”莫非很奇怪吗?“靠稀有事件赚钱”?如何预防“黑天鹅事件”?
第二十三章 正本清源与返璞归真
“跟着走”!建立自己的信号体系来识别趋势的状态;制订交易计划、贯彻交易计划;在市场上“恪守本分”;什么市场的价格不存在可以追随的趋势?
第二十四章 中国股市的探作策略
“基础分析版的‘历史会重演”’在中国股市无效;中国股市价格变化的特点;在充满不确定性变数的市场中的操作策略
结束语
“理性、理性、再理性!客观、客观、再客观!”;孤舟蓑笠翁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