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经济 >中国金融史 [姚遂 主编]
中国金融史 [姚遂 主编]

中国金融史 [姚遂 主编]

资料大小: 28.47 MB
文档格式: PDF文档
资料语言: 简体中文
资料类别: 经济
更新日期: 2020-08-14
下载说明:
推荐信息: 中国金融

本地下载(30点)  备用下载(30点)

内容简介
中国金融史
出版时间:2007
内容简介
  《中国金融史》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也是高等学校金融学专业主干课程教材,被列为北京市精品教材重点建设项目。《中国金融史》是为了满足21世纪中国高校金融史教学、研究发展对新的金融通史类教材的要求而编写。《中国金融史》注意吸纳国内外研究中国金融史的新材料、新观点,不仅以翔实的史料记述了先秦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数千年货币、信用、金融及其制度变迁的历史,而且介绍了源远流长的、不断发展的中国货币金融思想史。该教材的古代部分除了详细地介绍汉民族聚居的中原地区的货币金融发展史以外,还尽可能地记述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货币金融发展概貌;近现代部分不仅介绍了中国大陆地区货币金融事业的发展历史,而且介绍了港澳台地区货币金融业发展的历史轨迹。《中国金融史》的内容涵盖面广时间跨度长,材料充实,写作方法和结构安排有特色,可读性强,有很高的学术参考价值,是一部适合普通高校金融学、经济学、工商管理等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研究使用的高质量的金融史教材。
目录
绪论
一、中国金融史的任务
二、中国金融的悠久发展历程
三、金融制度的古今之别
四、中国古代金融的特点
五、中国古代金融思想特点
六、中国金融的近现代之路
第一章 先秦时期的金融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货币
一、商、西周时期的货币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
第二节 先秦时期的信用
一、先秦时期信用的种类和形式
二、春秋战国时期高利贷的盛行
第三节 先秦时期的金融理论
一、先秦时期的货币理论
二、先秦时期的信用理论
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金融
第一节 秦汉时期的货币
一、秦始皇统一币制
二、西汉的币制
三、王莽的货币改制
四、东汉的货币
第二节 秦汉时期的信用
一、秦代的信用
二、西汉的信用
三、东汉的信用
第三节 秦汉时期的金融理论
一、西汉时期的货币信用理论
二、东汉的反对高利贷理论
第三章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金融
第一节 三国魏晋与南北朝的货币
一、金属铸币的流通
二、实物货币的盛行
三、贵金属金银渐趋消失
第二节 三国魏晋南北朝的信用
一、官府赈贷与官负民债
二、寺院经济与质库
三、寺院外的高利贷
第三节 三国魏晋南北朝的金融理论
一、钱神论
二、废钱用谷帛之争
三、南朝围绕货币不足展开的争论
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金融
第一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货币
一、隋朝货币的统一和流通
二、唐代的货币
三、五代十国的货币
第二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信用
一、隋朝的公廨钱
二、唐代的信用
三、唐代的飞钱、便换
第三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金融理论
一、禁贮钱理论
二、官营汇兑理论
三、其他金融理论
第五章 两宋时期的金融
第一节 两宋时期的货币
一、宋代的金属货币流通
二、宋代的纸币
第二节 两宋时期的信用
一、高利贷资本的活跃及其作用
二、存款、兑换与汇兑业务
三、商业信用
第三节 两宋时期的金融理论
一、货币的本质、职能与铸币理论
二、纸币理论
三、围绕官营借贷的争论
第六章 辽夏金时期的金融
第一节 辽代的货币与信用
一、辽代的货币
二、辽代的信用
第二节 西夏的货币与信用
一、西夏的货币
二、西夏的信用
第三节 金代的货币与信用
一、金代的货币
二、金代的信用
第七章 元代的金融
第一节 元代的货币
一、元代的纸币
二、元代纸币的管理
_一、元代的通货膨胀
四、元代的金属货币及贝、盐币
五、元代钞币的流出
第二节 元代的信用
一、元代的信用机构
二、元代的高利贷
第三节 元代的金融思想
一、纸币的发行与流通思想
二、治理纸币贬值的思想
三、货币基本理论认识
第八章 明代的金融
第一节 明代的货币
一、明代的纸币
二、明代的铜钱
三、明代的白银
第二节 明代的信用
一、明代信用的一般形式
二、钱铺的兴起
三、汇兑的重现
第三节 明代的金融思想
一、货币基础理论
二、货币流通思想
第九章 清代前期的金融
第一节 白银主要通货地位的确立
一、清前期的银两制度
二、白银的供需
第二节 清前期制钱的铸造与流通
一、制钱的铸造
二、清前期铜钱的流通
三、清前期的银钱比价
第三节 清代前期的信用
一、信用一般之形式
二、我国传统金融机构的发展
第四节 清代前期的金融理论
一、清前期关于银荒的争论
二、对纸币发行的争论
第十章 清代后期的金融
第一节 清代后期的货币
一、两元并用
二、制钱铜元
三、各种纸币
第二节 清代后期的信用
一、外国金融势力的入侵
二、我国新式金融机构的兴起
三、我国传统金融机构的发展变化
第三节 清末的金融风潮
一、1883年的上海金融风潮
二、贴票风潮
三、橡皮股票风潮
第四节 清代后期的金融思想
一、洋务运动时期的金融思想
二、甲午战争至辛亥革命期间的金融思想
第十一章 北洋政府时期的金融
第一节 货币流通情况
一、持续的两元并用
二、滥铸铜元
三、繁杂的纸币
第二节 外国在华金融势力的扩张
一、外国在华银行势力的涨消及其掠夺活动
二、中外合资银行
三、银行团的“善后大借款”
第三节 我国金融业的发展
一、国家银行
二、民族资本银行
三、地方银行
四、传统的金融机构
第四节 金融市场的拓展
一、拆借市场
二、证券市场
三、贴现市场
四、黄金、白银市场
五、保险市场
第五节 北洋政府时期的金融思想
一、孙中山的金融思想
二、朱执信的纸币兑换品论
三、廖仲恺的货物本位论
四、章太炎的货币金融学说
第十二章 南京政府前十年的金融
第一节 南京政府金融体系的建立
一、四行二局金融体系的形成
二、兼并与控制国内银行机构
第二节 民族资本金融业的发展
一、民族资本银行业继续发展
二、传统金融业的衰落
三、全国金融中心的形成
第三节 废两改元与币制改革
一、废两改元的实现
二、法币政策的推行
第四节 国际金融资本吞噬中国的新步骤
一、东北金融的殖民化发展
二、争夺中国货币支配权
第五节 革命根据地的金融
一、革命根据地的金融机构
二、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
三、革命根据地的货币
第十三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金融
第一节 国统区的金融
一、抗战初期的金融管制
二、“四联总处”的设置
三、整顿金融业
四、战时金融业的变化
第二节 法币的膨胀
一、法币膨胀
二、物价上涨及其对策
第三节 沦陷区的金融
一、伪满时期的东北殖民化金融
二、日伪对华北、华中地区的金融掠夺
第四节 抗日根据地金融的发展
一、根据地金融机构的建立
二、根据地货币和货币斗争
第十四章 南京政府终结时期的金融
第一节 南京政府金融体系
从高度垄断到瓦解
一、接收敌伪金融资产
二、官僚资本的金融垄断
第二节 民族资本金融业的衰退
一、管制法令的出台
二、民族资本银行业务的萎缩
三、金融投机猖獗、资本转移外逃
第三节 外国在华资本的撤退
一、外国在华银行的变化
二、外国银行和资本从中国大陆撤退
第四节 国民党政府货币制度的崩溃
一、金圆券取代法币
二、币制的最后崩溃
第五节 新民主主义金融的胜利
一、中国人民银行的创立和货币的统一
二、货币斗争的胜利
三、城市金融管理的起步
四、新金融体系的建立
第六节 金融思想
一、国民党政权经济官僚的金融主张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金融理论
第十五章 新中国建立和国民经济
恢复时期的金融
第一节 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建立
一、独具特色的建设之路
二、中国人民银行的建立和发展
三、接收官僚资本金融机构,取消外国在华银行特权
四、整顿和改造民族资本的金融机构
第二节 人民币制度的建立
一、建立独立、统一的币制
二、肃清国民政府、地方政府的货币
三、收回各解放区的货币
四、禁止金银、外币流通
第三节 为恢复国民经济而努力
一、稳定金融物价,制止通货膨胀
二、为恢复和发展经济提供信用与保险的支持
三、建立新中国的外汇管理制度
第十六章 “一五”计划建设时期的金融
第十七章 “大跃进”及调整时期的金融
第十八章 “文革”时期的金融
第十九章 拨乱反正时期的金融
第二十章 迎接金融业的持续发展
第二十一章 新中国个时期的金融政策思想
中国金融史大事年表
后记